本版导读
审计,你大胆的往前走
德志
2月23日《法制日报》披露了浙江光华器材厂原厂长钱华生等10人玩忽职守、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窝案”,这件“窝案”是钱华生离任时由龙游县审计局对其例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的。试想,钱离任时,不审计他的经济责任,或者审计走过场,让钱从审计人员的眼皮底下逃走,那么10名“蛀虫”恐怕现在仍逍遥法外,国家资财就这样白白流失了,所以,就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揭露惩治犯罪行为和维护党政权威而言,切实有效的离任审计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原红塔集团总经理储时健腐化堕落、原天津市某区劳动局副局长原晋津吃喝玩乐挥霍国家资财53.7万元等案例,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审计工作都为司法部门查清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奠过基,可以说,离任审计是预防和惩治经济行政领域违法乱纪的一道不可缺少的防线。
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即大凡通过审计揭露出来的犯罪分子,多数系审计部门在他们离任时或“露出尾巴”后算帐“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高举利剑之时,便是他们落网之日。犯罪分子以身试法,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乃咎由自取,丝毫不值得同情。不过,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许在憎恨他们的丑行之余,不免为国家财产和干部队伍遭损而感到心痛惋惜,不免要问:审计等监督制约机制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事实上,大多数犯罪分子在上任之初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是勤政廉政、励精图治的,有的还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只是后来,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慢慢变坏的。象昔日被誉为“中国烟王”的储时健在1979年到1990年这段时间,奋勇开拓,使玉溪卷烟厂迅速崛起为全球烟草王国一艘实力雄厚的航空母舰便是一例,储时健的沉沦固然有他贪欲膨胀、拒腐防变阵线崩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随着光环的加身,逐渐失去了包括审计在内的监督制约,量变引起质变所致。上面的原晋津,他在上任一年中,挥霍公款206笔,竟无一名领导提出质疑,更没有审查他报销的金额是否与工作相符,以至于原晋津发展到上班来就是为报销拿钱。不难看出,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制约制度,如果等到原晋津、储时健、钱华生之流离任时或问题暴露了再介入,恐怕是“牛下水前才拽嘴”,按季、按月或者随时审计,经常拉拉他们的袖子,敲敲警钟,纠正偏差,或者发现“小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会有今天的原晋津、储时健、钱华生吗?还会出现“五十九”现象吗?国家和人民的财富能有这么大的危险和损失吗?
再者,离任审计的对象大部分是提拔和平调干部。对他们实施离任审计,查不出问题,倒也罢了,如果查出问题,组织部门就要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追究吧,助长不正之风,造成人心向背;处理吧,就要暴露考察使用干部工作的失误,自我否定,还会影响干部的通盘调配;“软下”吧,又担心他们心怀不满,把彼此间不可告人的交往捅出去,影响自身荣誉与形象,为难煞了的上级领导眼一闭,心一狠,甘愿担当群众的骂名,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过是非,不了了之,那么,离任审计就形同虚设,不名一文了。老玩这样的“游戏”,党群、干群,不离心离德才怪。反之,将离任审计与经常审计结合起来,在用人决策之前就审计调整的干部,回旋余地肯定要大得多。审出问题,动真格,不仅可以震慑一批人,教育一批人,挽救一批人,还会在群众中树立组织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