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谁来监管企业一把手
——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致因点析
目前,我省不少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究其经营困难致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一把手行为不端。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不是从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出发,考虑如何带领职工走出困境,而是借改革之名,为个人谋取私利,坑害国家、企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动摇了职工对企业改革的信心。
有个制药厂近年来一直不景气,职工工资发不出来,不少职工下岗待业。该企业厂长对如何管理企业没有多少办法,但却在没有做任何准备情况下决定由某私企兼并,拿着一份“贱价出卖”企业的方案让职代会讨论,理所当然地被职工拒绝。此举使该厂长“龙颜大怒”,持不同意见的副厂长被逼调离,工会主席被“劝退”。经过一番大刀阔步的“治理整顿”,敢怒不敢言的职工只好违心地通过了改制方案。经该厂长这么一“改”,国有资产大大缩水,职工被打发回家。
在另一企业,虽然多年来生产一直不太正常,但该企业地理位置优越,不少企业欲与之合作或兼并。但该厂长偏偏相中了兼并条件并不优惠且自身“条件”并无优势的某私营公司。职工对该公司的资信情况表示怀疑。工会主席提醒厂长注意职工意见,被无端扣发工资;某副厂长对该方案投了弃权票,被撤职;厂长助理不识“抬举”投了反对票被当场免职;最后厂长如愿以偿,而企业的职工却含泪下岗。
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极其复杂,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上级主管部门不但有任命企业经营者权力,更要有监督管理经营者的责任,不能把任命书一发了之。有个国有商业企业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但经理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发挥优势搞活企业上,而设法给自己多捞钱。在主管上级和企业职工均不知道的情况下,利用职权擅自出租店铺,至于租金多少只有经理本人知道,主管上级竟无可奈何。同时,一些上级主管部门认为企业外部环境恶劣,对一些经营者“哄着干、迁就着干”,对一些经营者损害国家、企业职工利益行为和做法不予追究。还有主管部门及负责人,或者因种种原因“嘴软”、“手短”。凡此种种,客观上助长了这些现象的蔓延。还有一个公司下属10余个企业就有好几个企业厂长经理卷款外逃,最多的一个经理卷走公款和职工集资款多达5000多万元!不能不说与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有关。
一企业内部监督部门职责与权力的失衡。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不可谓不全,上有主管部门,下有职工群众的监督,企业内部还有党委、纪委、工会、监察、审计和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方方面面的监督,但从实践效果看,却漏洞百出。有个企业经理,凭一张白条,取走了企业上百万现款。造成监督权利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事实上单一的任命制和“铁交椅”,只要不被发现违反党纪国法,其职务就稳如泰山。实际上被监督者却往往掌握监督者的升迁,因此监督机制软化成为必然。同时,事后追究制度得不到很好落实,有些经营者对来自同级的监督置之不理,甚至打击报复监督者,但其行为往往得不到主管部门及时、有效制止和处理,导致监督部门制约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管,对非法谋取个人利益、恶意经营、侵吞国家资产的行为,必须一查到底,决不搞下不为例。其次,要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扩大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民主选择经营者的范围,健全民主法制制度,推广厂务公开制度,对多数职工不信任的干部坚决予以免职。 (姚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