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07日
维权之页
03

张可的一天

个人档案:张可,25岁,陕棉十三厂细纱车间值车工。

1998年被省纺织总公司评为“优秀团员”;

1999年5月被省纺织总公司评为“跨世纪青年标兵”。

个人爱好:羽毛球,跳棋

清晨6:00

小闹钟“丁铃铃”一阵脆响,张可睁开了睡眼。她第一眼看到的是窗外,或是刮风或是飘雨的窗外。无论是晴是雨,每逢上白班,她都在这个时候起床。6点钟是她一天里第一个固定的时刻。

为了不惊扰仍在睡眠中的母亲,她悄悄洗把脸,轻轻推开门,走出去。

到厂区的路不远,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厂门口有卖小吃的。一根油条或是一根麻花就是早点,她一边啃,一边走。每次上白班,她总是第一个到车间。

早晨7:00

指示台的红灯亮了,张可开始了她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她是厂里的技术“尖子”,每个月的各项生产指标在车间都是名列前茅。有时碰上“扩台”同时要照料4台车,她从没怨言。接线头,包粗纱,时光就在灵巧的指间悄然飞逝。几年来她累计超产棉纱1万多公斤,价值20多万元。

上午10:45

吃午饭的时间。回到家里,母亲已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可午休的时间太短了,张可顾不上和母亲多说几句话。几年了,只有母亲和她生活在一起。匆匆扒着饭,她感到母亲在一旁凝望着她,浓浓的爱意象热浪在她心头滚过。

上午11:30

指示台的红灯又亮了。这次的班一直要上到下午4点。夏日正午的车间,闷热、潮湿。耳边响彻的只有机器单调的轰鸣声。忍着一阵阵袭来的倦意,她注视着那一处处旋转的纱锭。不放过粗纱上的任何一个疵,爱惜着指间的每一绺棉纱,一年下来,光节棉就达800多公斤,价值1万多元。搞后勤的给车间送来了茶水,绿豆汤。喝两口水,擦把汗,她又巡回在机车旁。虽然只是短短的距离,可一天反反复复这样在机车前走下来,她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

下午16:00

下班了。斜阳常常懒洋洋地扫过肩头。她感到充实,也感到惬意。阳光是明媚的,生活虽然平凡但毕竟是美好的。为了这眼前的一切,她努力过,创造过。这是她的心愿,也是她的本色,平凡的、素朴的。

想到正在家中等待自己的母亲,她加快了步子。下班了。她想陪妈妈多说会话,还想早一点休息。明天还有明天的工作呢。

本报记者辛国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