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8日
生活广场
04

浅说灯史

文/皮锋

灯,最初是用来照明的,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灯具春秋青铜豆形灯,简单实用,由灯座、灯柄和灯盏组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灯具高度发展,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可以说是中国灯具史的第一次大飞跃。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发明了可以手提或拿着走的灯具——行灯和拈灯。由于豆形灯放的油少,点的时间短,于是汉代人发明了可以盛油的厄灯和奁灯。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两汉时期又出现了人形灯、树形灯、动物形灯等。南京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国宝级文物东汉错银铜牛灯,灯体镶嵌金银丝,灯罩可转动,以调节灯光的方向,更奇的是,该灯制作还有环保意识,可回收废气,可见当时灯的种类已经十分丰富。

中国灯具的第二次飞跃是在魏晋南北朝,新材质的发明,逐渐取代了制作方法复杂的青铜,瓷灯,纸灯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角。由于新工艺的产生、大大普及了灯的日用功能,丰富了灯的观赏性能,宫灯、彩灯的出现。使人们不仅有“秉烛夜游”的故事,而且有了观灯的习俗,这一习俗到宋代达到极致。

宋以后,中国的灯文化也在慢慢演化,制作工艺更为精致,但科技的滞后,灯具也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不过有意思的是,辽代出现了“节能灯”——摩羯灯。此灯在摩羯鱼的腹部分隔成两部分,一半放油,一半盛水,这样灯点燃后,灯中的油因水的冷却作用不会造成温度过高而蒸发掉,从而可以节省灯油。清代人利用蚊虫向亮处飞的原理制作了“灭蚊灯”。明清及民国时期制作的青瓷、粉彩瓷烛台、薄胎瓷灯、“龙珠”灯、挂灯、七灯、大型六方宫灯等,有山水、仕女、花卉等,色彩斑斓,造型丰富,可说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现在,电灯的发明,使古代灯具成为辉煌的过去,但观灯的习俗以及灯文化却流传至今不断更新,因为观灯带给人们的是喜气,是吉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