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干什么,不干什么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如是说:“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高低,主要的不在其干什么,而在其不干什么。干,需要能力、韧性;不干需要理智、克制。特别是克制,需要忍受折磨,有所必为,有所不为是成熟。”斯语,当是这位已然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的肺腑之言吧!
回顾历史,人们不难发现这一事实:许多曾风云一时的人物,多数已化作历史云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成为时代的过客,甚至沦落为耻辱的象征,譬如禹作敏、褚时建之流。对人来说,成功者也罢,失败者也罢,自然各有各的“因果”。但干什么,不干什么,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或者说持何种人生观、价值乃至世界观,恐怕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尤其是时下国企领导,由于尚缺乏有效有力的权力监督机制,而多依赖于经营者自身的素质(道德人格等)作为支撑,则“不千什么”的问题便格外紧要。回顾近年来,诸如侵吞国有资产、转移企业利润、贪图个人好处出卖企业利益、独断专行决策失误造成大量国资流失,或过不了金钱美色关,甚至非法侵犯职工权益之类的不该为不能干的腐败现象,还少见么?
央视正播出《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其主人公洪秀全顺应时代潮流,干了他该千的事,且不乏过人的能力和韧性。可他进南京坐了“江山”后,却很快腐败,沉溺于权力美色之中。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中教训,后人确乎不可不引以为诫! ■老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