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12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结识贾平凹 难忘“露天影院” “雅量”之我见 图片新闻 草根树皮与五谷 老公不牵我的手 等待 我骑“蓝领车” 饮食中的维生素 彩色家电将成新宠 可以轻松减肥的食品 孩子坐火车怎么买票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结识贾平凹

□文/王月喜

贾平凹是中国文坛一代奇才,是中年作家群中的文学巨匠,也是陕西土生土长起来的一位“怪才”。

我读他的《浮躁》时,就感受到这位作家对社会洞察力的深刻,对时代脉搏及人物性格把握的准确,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横溢的才华令人倾倒。当时不少名句我曾背诵下来。此后他的散文《秦腔》及长、中、短篇小说我又读了不少,每读一篇都产生了欲见一面的想法,但身各秦、晋两省,无缘相识。今年春天我的杂文集《写在黄河岸边》出版。偶见文友李建森、樊永义,两位朋友答应为拙作向贾平凹先生求一幅题词,我十分高兴,但将信将疑,遂将我98年出版的一本随笔签名转赠贾先生。十多天后的一个周末,永义同志到我家竟送来了贾先生的题词:

月喜先生正:兴来杰作灿陋壁

闲时访农话桑麻庚辰年平凹

这幅题词字如其人,平实自然,对我鼓励有加。我在杂文集中收入了这幅题词,不少人以为我们是至交,其实当时我连贾先生的面都未见过。

去年八月十五日下午,我在霍山办公,得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贾平凹一行将到霍州采风。一种莫名的惊喜使我激动不已。十六日我终于迎来了这位敬慕已久的作家,我们这对秦晋两省同代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下午,大家先是到陶唐峪仙女池,如练的飞瀑,清彻透底的溪水,都令平凹不时驻足留连,陶醉其中。当我们一行来到尧王夏宫时,大家浑身都出了汗。我提议在小摊上坐下休息,并品尝霍州特产——苦荞麦碗托和凉粉。贾先生连吃两碗后,用陕北话说:“好得很!”他对陶唐峪的旅游景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纯天然,品位高,很有开发价值。回返途中,贾先生慧眼识珍,还发现了一块朱雀石。大家抱石合影留念,离开霍州时平凹挥笔写了“朱雀石”三个大字,并专门给我写了一封短信。他说:“此石有灵性,请妥为保存。”

我和贾先生都是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山里娃,他属龙,长我四岁,说远点也是同乡,因为我的祖籍是陕西米脂人,难怪他的作品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这次他来霍州,又有此发现,真是有缘。

下山后我们匆匆赶到霍州署,他游览两个景点后,兴致极高,挥笔写了“华夏第一署”的题词,随后在我的提议下,又为陶唐峪写了“独幽”二字,同行纷纷恭喜我,贾先生为霍州连写三幅,真是少见。我说这是一种缘份,他的题词和评价,为霍州人民留下了一份永久的财富。

平凹先生平实敦厚,毫不做作,对老人小孩留影签名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没有一点名人架子。在欢迎晚会上,他接连唱了《流浪歌》等两首歌曲,神态自然又淳朴。在宾馆,我们一面喝茶,一面聊天,不知不觉聊到晚上一点多钟。我们谈到霍州当代散文家梁衡,谈到老作家孟伟哉,谈到陕西八大怪,也谈到晋南民俗……天南海北,十分投机。他说他是个喜欢安静的人,酒量不大,但烟量不小,一天可抽到二至三包。他说他是个喜欢交诚实朋友的人,最不爱见耍滑头的人。作为兄长,他鼓励我干好事业多写文章,当个老百姓喜欢的好官,并欢迎我到西安作客。

我为结识这位名人、这位仁兄而自豪。英国的邱吉尔说过:“世界上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同盟和朋友。”我想我们志同道合,利益是永久的,心缘相投,友谊也会象松柏一样长青。

祝愿平凹先生您走好,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为中国人民长志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