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露天影院”
□文/杜小龙
八十年代,许多工矿企业都有自己不同规模而作用却相同的露天广场。这就是为方便职工家属观看电影而自行修建的“露天影院”。在当时,它以容纳人多,观看方便和票价低廉,深受人们的青睐。
我是个老工会。那时,每星期起码要在家属院广场上安排两三场电影。放映这天的下午,我写好电影广告,骑着自行车在家属院各处张贴。吃罢晚饭我就啥也顾不上,径直赶往广场,挂银幕、试音响、卖影票。记得售票窗口上方的灯泡一亮,早已等待多时的职工家属就一下子围上来,小小售票窗口顿时被堵得水泄不通。那时每场电影票价在0.2至0.5元之间,一般是根据所放影片是第一轮公演,还是二、三轮的旧片而定。有时,检票入口处人群拥挤非常,为减轻广场压力,给职工家属提供一个安全与安静的观看环境,我们还不得不采取凭工作证、退休证和学生证购票的办法以限制人数。每场电影放映下来,我们工作人员都累得很扎实。
有年夏天的傍晚,我们刚挂好银幕,就见天空阴云密布,风起处正酝酿着一场大雨。工作人员犹豫了,想停下手中的准备工作。这时,早在广场上占好位置摆好木凳的群众不愿意啦,涌了过来:“夏天的天气是个娃娃脸,说变就变,说不定一会儿又是星星满天,没事!”“〓风时儿就把云吹跑咧,演你的没麻达。”面对眼神里流露出企盼的观众,我们说啥也不该让大家失望呀。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影片放映到一半时,豆大的雨点,倾盆似的泻下来。观众顿时乱了,纷纷跑离广场。这下可苦了我们工作人员,等我们冒雨将银幕收下放回放映室里的时候,一个个早成了“落汤鸡”……
如今,“家庭影院”请进家,大屏幕彩电摆客厅,人们再也不象过去搬个小凳占地盘,风吹雨淋受洋罪了。露天广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后不是被改做舞场,就是建起了高楼。人们再也体验不到露天观看电影那种舒畅,那份纯朴,那样热闹的场面了。昔日露天影院的风采,早已定格在人们记忆中那段难忘的历史画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