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05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临池小札 图片新闻 小幽默 看电视的故事 贪官的“第六感应”□文/傅正明 醉酒□文/小河 陪妻逛街 古钱收藏的“迷魂阵” 浅谈古墨 电话常见故障处理 多吃多动健康长寿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看电视的故事

□文/张伟东

每到晚间,妻忙完了家务,我备完了课,我们便悠闲自得地坐在卧室里喝茶、聊天、看电视。客厅里,新买的大彩电刚刚播完动画片,那里是孩子们的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乐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两台电视机彻底解决了烦恼已久的“代沟”矛盾,争抢摇控器的不悦总算结束了。不一会,我突然感觉到电视音乐格外和谐动人,又似乎在欣赏二重唱。踱步到客厅一看,我不由得笑出声来,原来我们和孩子看的是同一台节目——“综艺大观”。孩子们惊喜,我们也惊喜。顺手关掉里屋的电视,全家人又跟从前一样说笑着围坐在客厅里一起看电视。上高中的女儿坐在妈妈怀里撒娇,刚出大学校门的儿子不失时机的发表自己的美学高见,这种久违的合家欢场面令人激动,令人陶醉,也令人深思。此刻,电视把我们两代人融在了一起,电视增添了现代家庭的无限乐趣,高品位的电视节目也弥补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沟壑。尽管人们对美的享受和追求各有不同,但生活中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乐趣会把人们的心灵沟通在一起,这种时候,只有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美好的电视之夜,我不由想起了十几前一个看电视的故事。

那年盛夏,我和几位友人在汉山脚下写一部书稿。一天傍晚,乘着山乡的习习凉风,嗅着田野里飘来的阵阵荷香,耳畔是“蛙声十里一片”的大合唱,远处是闪烁不定的山村灯火,我们沿着山路信步前行。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在不远处的一个农家大院里,百余人正挤在打谷场上看电视。电视机不大,且是黑白的。只见前排蹲坐着十几位老人和孩子,后面密密麻麻围了一层又一层观众,旁边的大树杈上攀着几个调皮的孩子。尽管大部分站着看,可人们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变换莫测的小小荧屏。我们也挤在场边看了一阵,只能听见电视里的对话声和音乐声,的确看不清画面,但大伙依然兴致勃勃地挤在那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里。

我向一位中年人打听,才知道电视的主人是一位靠养殖花木刚刚富裕的农民,这也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为了活跃小山村的文化生活,他们每天晚上义务为乡亲们放电视。只要不下雨,天天晚上都是如此热闹。改革开放的春风绽开了汉山脚下的烂漫山花,党的富民政策给封闭落后的山乡带来了阳光雨露。随着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沉睡的山乡沸腾了。乡亲们仿佛要透过小小的荧屏去认识世界,了解全国。他们如饥似渴地在电视中寻找自己的追求和未来,这就是电视的魅力,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浪花,这也是我久久难忘的看电视的故事。

时至今日,电视已和千家万户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视给城乡观众展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画卷,电视成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曾几何时,香港、澳门回归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亿万人民的心被“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极大地振奋着;长江抗洪阶段,亿万颗火热的心情系灾区,一片片至诚的爱飞向大江沿岸;祖国五十华诞之夜,亿万各族人民通过荧屏和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幸福欢乐……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电视那闪亮的荧屏时时牵动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阶级情,民族魂,时代感都在电视内外充分表现出来。不由使人放声讴歌:热爱电视吧!热爱这引导人们跨入新世纪的窗口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