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收藏的“迷魂阵”
□文/佚铭
时下,古钱收集存在许多误区,而不法之徒为牟取暴利更是传播种种误导信息,使许多人受骗上当。介绍以下几种误导者常用的手法。
一、发行时间的误导。我国古钱历史悠久,但实践告诉我们,珍贵与否,并不完全由发行时间早晚来决定。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半两”、“五铢”钱,由于几百年间,钱币名称不变,留下来的数量十分庞大,市场上到处可见,几毛钱就能轻易获得。
二、样钱,母钱、祖钱的误导。这方面上当的人最多,其实,曾用于流通的古钱,基本上不存在母钱和祖钱,真正的母钱和祖钱只有在当时铸钱的工场内才能见到,钱币资料中所标的母钱和祖钱,只是为了说明历史事实。不明真相的人在错误信息引导下,把制作比较精美的普遍币当作是母钱和祖钱,最终蒙受了较大损失。
三、钱文的误导。有些古钱钱文相同,但发行背景完全不同,它们的经济价值也相去甚远,因而两者绝不可混淆。如明代的“天启通宝”是普通品,但元未农民起义所铸的“天启通宝”就属珍稀品;唐代的“顺天元宝”相对较少见,可是安南国的“顺天元宝”就常常可见;北宋的隶书“元丰通宝”传世较少,而日本的隶书“元丰通宝”却轻易可得。如果不掌握这方面的历史知识,难免张冠李戴。
四、钱币背面星点的误导。历史上,有许多古钱背面常铸有星点和月纹,但有些年号的古钱正相反,几乎从不铸星点和月纹,偶而见得,常被收藏家视为珍品,价格较高,如果把这两者混淆起来,就会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