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资待遇让人欢喜让人忧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西安目前至少有六、七十万外来人员,占西安市区人口近五分之一,其对西安建设的贡献可想而知。那么,他们的工资待遇情况如何呢?
来自山阳县的张师傅是一名清洁工,她承担着西安市莲湖区一段街道的清扫工作。无论阴晴雨雪,她每天4点开始扫起,晚上8点结束,而且没有节假日。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工资待遇每月仅为300元。其使用单位是管吃住的,但住宿环境很是恶劣。
张小姐是陕南人,原来在西安上学,想留在西安,但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不得不干起了收银工作,每月400元,不管吃住,每天工作总是在10个小时左右,她说她感觉很累。
外来工都喜欢在一些国有大公司或企业打工,如电信、银行、高档宾馆等,因为这些单位的工资待遇比较高。
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较高,如新兴的职业经理人,其年薪一般都在10万左右。再是一些科技人员和有很高专业技术的人员薪酬也较高。当然这些都属于白领阶层的外来人员。
据西安市劳动局有关调查显示,同一工种在工资额上仍存在着差异。就收银员这一工种来讲,有月薪800多元的,也有600多元,还有300多元。业务员也一样,有月薪数千元,也有每月仅能维持生活的。所以,这些人员的工资额度除了企业的效益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仍由自己的能力决定。这在一些民营企业和外企表现非常明显。同时这也是一种趋势。
西安市从1994年推出了工资指导价位,但有些机关单位对雇佣的外来人员其工资标准与指导价位差异较大。如来自农村的清洁工每月规定为500元,可实际工资仅为300元,而且这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一行业,在一些建筑行业和餐饮业也存在,有的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私营企业、个体老板克扣和拖欠外来工工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且十分严重。建筑行业和服务业可说是“重灾区”。每当年末岁首和夏秋农忙时节,这两个行业因讨要工资投诉的,能把劳动监督部门的电话打爆。上劳动仲裁、法院门告状的,多不胜数。
西安市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员的劳动创造。因此,合理的提高他们的待遇,有效地保护他们获取酬劳的权益,是稳定外来务工人员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西安的需要。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