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央和省市多次要求落实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定员、定编政策,在蒲城县并未落到实处。该县3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无班可上,生活无着——
蒲城百余名畜牧兽医人员要求“三定”
从中央到省市曾多次下文明确指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事业单位,要求定性、定员、定编。但蒲城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并未落实“三定”,职工工资无保障,退休人员拿不到退休费,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多次上访。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等等。据了解,蒲城县3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在职人员167人,因乡镇站实行全民事业单位管理的“三定”工作未落实,致使退休职工长期领不到退休费,绝大多数在职人员无班可上。更为严重的是,有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资产被乡镇政府侵占、变卖、平调、其中9个乡镇站失去了工作场所,致使防疫、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县政府曾经发文明确禁止这种行动,但收效甚微。其余的18个畜牧兽医站,有的要么铁锁把门,有的要么被租赁、承包,办成了“夫妻店”、“父子店”。绝大多数畜牧兽医工作者失去了用武之地。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农业部及省上“三定”工作的文件精神,1996年渭南市人事局、编办、农牧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下达了各县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建议控制数,蒲城县乡镇畜牧站的指标数是143人。5年过去了,此文件却一直未执行。嗷嗷待哺的职工到处上访反映问题,请求县上落实“三定”政策,改变职工所临的窘境。县农业局也两次给县政府打报告,建议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待遇、资产管理等问题,但一直都没有下文。
记者从渭南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市除了澄城县基本落实了“三定”工作外,其它市县还没落实下去。蒲城县存在的问题,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此类现象在全省也较为普遍。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国家(1999)79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定编、定员的工作要求,核定机构编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化,当作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最基层的单位,畜牧兽医工作者直接为农民服务,如果他们的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势必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看来,把“三定”工作落到实处,已成为各地政府贯彻文件精神,发展畜牧产业的当务之急。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