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一致通过”到“公开否决”
报载,由于工作流于形式,报告突出“成效”,于实际严重不符,广西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否决了市政府所作的整治网吧的工作报告。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代表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政府的一切政策决策都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无论什么级别的会议,对于领导的任何报告,代表们总是报以掌声,总是一致通过。然而,这种“一致通过”的报告,有多少是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来的呢?河池市在对全市网吧进行专项整治时,几乎出动了包括公安、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的人员达158人次。其声势不可谓不大,部门不可谓不全,人员不可谓不多,但是这么庞大的检查队伍和十几个人大代表的暗访结果却大相径庭,使得人大代表在鲜红的投票箱中投了反对票,也使得一场堂而皇之的造假活动宣告失败。由此,我们能否推断出与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密切的其它检查也存在着这种造假呢?比如“安全生产大检查”,“食品卫生大检查”等等,在当地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是否也在重笔渲染着这样那样的“成效”呢?
从“一致通过”到“公开否决”,河池市人大代表开了个好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说明“掌声一片,一致通过”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些兴师动众的大检查,一些冠冕堂皇的“工作报告”都将不再那么“神圣”,它将更接近真实,因为有愈来愈多的“否决”票在等着它。
■吕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