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1日
维权之页
03

张丹英和她的“下岗者之家”

邻近年关,被各级组织称作“下岗者之家”的丹凤豪丰制衣有限公司又新接纳了6名下岗职工。

地处原丹凤县纸箱厂院内的豪丰制衣公司,是由原县石材厂下岗女工张丹英依靠县就业中心的2万元低息扶持款起步,发展起来的一家民营制衣企业。目前,企业已有53名职工,且全部是来自原县石材厂、水泥厂、云母矿、商业公司等企业的“清一色”的下岗工人和下岗困难家庭子女。

今年38岁的张丹英经理,是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年轻的老党员。1997年,她所在的县石材厂因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终于彻底关门了,她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失去了工作的张丹英下岗不失志,离岗不离党,时刻关注着那些和她有同样命运的下岗困难职工,尽可能为他们做些事情。几经挫折,她于1999年创办了豪丰制衣公司,专门安排下岗职工就业,创业初,无论企业经营多么困难,她都保证不拖欠工人的一分钱工资。以此赢得了员工的爱戴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去年,公司进一步强化售后服务,投资3万多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干洗设备办起干洗店。她仍然把眼光放在下岗工人身上,经过考察,又选定陈亚军等6名下岗职工到公司就业。今年27岁的陈亚军是和张丹英同厂下岗职工,妻子没有职业,母亲是原县酒厂下岗职工,父亲因病长年偏瘫卧床,尚有一位年过90岁的老奶奶需要照顾,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多少次,面对丹英“大姐”,生活的前熬常常使小伙子噎吁不止。这次他被招为公司的司机,每月收入可达500元以上。张丹英说,她所做的一切只觉得是做人应该的份内事,却得到了组织那么高的荣誉。她表示以后她会将其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进一步扩大经营规范,安排更多下岗者就业,真正成为“下岗者之家”。

在丹凤豪丰制衣公司,年纪小的员工都不把张丹英称为老板,喜欢亲切叫她“大姐”。大家对“大姐”都有着一份浓浓的感激之情。 ■周文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