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高福利逼“穷”德国人
百姓:手头紧
在2003年元旦献辞中德国总理施罗德号召德国人“多承担一些个人的责任”,同舟共济,支持政府的改革计划。果然,新年一开始,油价涨了,烟草贵了,保险费增加了……
同时,公共交通的票价也在上涨,有人戏言,“逃票”因此可能成为“大众运动”。不过,逃票者的最高罚款也要由以往的30欧元提高到40欧元。
如今,德国的“烟民”自称是“被国库任意挤榨的奶牛”。不仅香烟涨价,而且从今年起,许多公共场所禁止吞云吐雾,违者要罚款15欧元。
此外,一些电信费用也在上涨。宽带网的初装费上涨得最凶,由年前的74.95欧元涨至现在的99.95欧元。
据一家调查机构统计,60%的德国人表示,将减少在购物、旅游方面的开支,同时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将增加存款比例。德国“阿尔迪超市”以价格低廉著称,去年德国百业萧条,唯有“阿尔迪超市”一枝独秀。以往很少到这里购物的中产阶层,如工程师、教授等,现在也成了“阿尔迪”的常客。
德国零售业协会称,去年全行业销售额估计比前年下滑2.5%,是战后最糟的一年。
政府:家难当
去年年初,不少经济学家都乐观地认为,德国经济会在2002年复苏。但一年过去了,德国经济并没有走出低迷之势,相反,政府和经济研究机构一再下调对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2年,德国经济发展几乎陷于停滞,外资流入减少,工业生产下降,企业破产成风,银行亏损严重,处于“战后最为艰难的危机之中”。据报道,去年德国全年的平均失业人数为400万以上,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44个被调查的行业中,有38个行业预计今年将继续裁员。而且与以往经济萧条时期不同的是,一些高学历的计算机人才、投资银行家和高级经理也可能丢掉饭碗,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德国股市已连续3年下滑,2002年更是惨不忍睹。全年股指跌幅创1974年以来年跌幅之最,成为欧洲熊市之首。现在,德国政府可谓囊中羞涩,不仅解决国内问题束手无策,而且应对国际问题也捉襟见肘。
症结:高福利
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高度依赖出口的德国来说,世界经济低迷,必然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过,如今德国人越来越普遍地认为,造成德国经济困难的主要不是外因,而是内因。除了两德统一的拖累之外,制约德国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即几十年的高福利政策已使德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德国的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德国职工每小时的劳动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德国企业在国际上逐渐丧失了竞争力,社会发展也慢慢失去了动力。近年来,德国一些企业纷纷将资本向外转移,甚至把工厂迁到境外,反过来又恶化了国内的就业形势。
长期的高福利政策,也消磨人们的进取精神,养活了一批懒汉。德国政府对失业者的救助极为慷慨,各种社会保险的条件又过于优厚。如今,一个失业者每月的收入往往比在职的人少不了多少,以致相当一部分人宁愿赋闲在家,而在岗的人也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德国的劳工法还对雇主解雇工人作了严格的规定,企业主解雇工人必须给予高额补偿,因此企业主大都不太愿意雇佣工人。上述原因导致持续的高失业状况无法得到缓解。
目前,德国全方位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必须节制工资的增长,削减过高的福利,改革劳工政策等等。 (据《文汇报》严建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