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15日
维权之页
03

满怀豪情当“猪倌”

岳新和、杨新银夫妻俩都曾是南郑县食品饮料厂的职工。1998年初,夫妻双双下岗,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夫妻俩一时也非常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俩认为如今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不愁挣不到钱吃不上饭,于是他俩开始四处打听再就业的门路。当了解到政府鼓励个人承包荒山、荒坡,大力发展种养时,他俩就萌发出办一个现代化养猪场的念头。随后,通过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方式共筹资39万元,租了东升村10亩土地种粮食和青草,修建猪舍5幢,拥有大小猪圈50间,又购回仔猪500头,同时雇用了13人开始了养猪事业。

天有不测风云。这夫妻俩的养猪事业刚起步,就遭到市场迎头一棒。当时正遇“口蹄疫”流行,人们都不敢吃肉,因此,大肉、仔猪、肥猪价格一落千丈,跌了还跌,当年亏损50多万元,第二年又亏损4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俩也怨天尤人过,但很快冷静地一想,困难只是暂时的,硬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到了2000年,形势有了好转,基本可以持平,到2001年出售仔猪1200头,肥猪1000头,并盈利10多万元,去年又盈利10多万元。

为扩大经营门类,实现饲草自给,肥料自用,岳新和去年又租了附近33亩水田和10亩河滩种粮食和饲草,由于有大量的优质农家肥,他种的水稻亩产都在1300斤以上,油菜亩产400斤左右,青草茂密旺盛。猪仔头头肥壮,已形成无公害立体种养模式。

谈起自己的事业,岳新和豪情满怀地对记者说:“我将向万头猪场发展,饲养、供、销、加工一条龙方向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奔小康”。

■南郑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