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变“模式” 改“形式”
我省乡镇卫生院渐入佳境
本报讯 农民看病难,而处于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却由于多种原因举步维艰,这曾是摆在各级卫生部门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我省各地大胆探索搞活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各种管理模式和经营形式,取得了不菲战绩。基层农民也尝到了改革甜头,目前已有750名农民看病得到报销,共计资金18.265万元。
过去,乡镇一级卫生院曾是农村医疗主体,农民看病实际又实惠。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乡镇一级卫生院由于体制、经营方面等原因让位于一些个体诊所,病员大幅减少,收入每况愈下。在此情况下,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改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的农村卫生改革思路,各地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对乡镇一级卫生院实施改革。目前,全省乡镇卫生院实行合作制的有45所,实行阶段性经营权买断的48所,实行承包租赁的275所,筹资建院的131所,托管的60所,全省有1286所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一大批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走出了困境。同时全省已有85个县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上划工作。
新体制带活了经营环境,继管理模式和经营形式改革之后,我省趁势对步入良性经营环境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展开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镇安、彬县和洛川三个县制定了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囊括了报销直通车、单病种费用包干等内容。目前,已有67.97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到试点县实际农村人口的95.5%。共筹集资金1171.62万元,已有750名农民看病得到报销,共计18.265万元。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