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昔日 下岗职工今朝 山城名人
在山城商南县,李玉良的名字有很高的知名度,县工会的同志提起他更是赞不绝口。因为他下岗后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凭着自我积累办起了“玉山有限责任公司”,其公司不但吸纳了一批下岗职工就业,还是商南县最早成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民营企业。
当初,从发不出工资的商南县五金交电公司辞职后,李玉良思谋着今后该干点什么。当他得知咸阳彩虹厂需要一种叫钾长石的原料,而商南县就有丰富的钾长石资源后,就萌发了办一个钾长石加工厂的想法。他东挪西借凑了一笔钱,租赁罐头厂的闲置厂房,招了一批下岗职工就干了起来。
钾长石生产工艺看似简单,把石头碾成粉末。可是产品时常通不过厂家的验收,原来这里面也要讲科技含量。李玉良面对挫折不气馁,他不惜重金聘请了一位技术员,建立起自己的化验室,培训了2名化验员。1997年底,他的产品终于通过厂家的质量认证。商南距咸阳30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山路居多,塌方、泥石流是经常遇到的。为了保证及时供货,公路被毁,李玉良经常带领员工肩挑背扛,徒步穿越险境,保证了厂家的生产需要。他们良好的信誉也赢得了厂家的信赖,1998年底,玉山有限责任公司的产量达到7600吨,占到厂家总用货量的90%。随着经营形势的发展壮大,李玉良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又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建立自己的生产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03年5月,投资120多万元的新厂房投入使用。公司当年产量达8000吨,不仅使一些下岗职工重新有了事干,也带动了一批农民富裕起来,公司采石场附近的稻田坪村,就有70多人在这里打工,这个昔日人多地少的贫困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面对这一切,李玉良这位多次受到表彰的“下岗再就业带头人”并没有陶醉。在新的一年里,他又勾画起了新的蓝图:全年产量达到14000吨,产值达到420万元,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就业!■本报记者 焦晓宁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