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02日
维权之页
03

国企职代会提案“小事多”现象透析

近日,某企业准备召开职代会。会前搞大会提案征集,经过近一月时间的征集,共收到各基层分工会上报的提案100余份。其中,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改制类23条,仅占提案总数的20%,并且多数提案仅涉及本单位(分厂、车间)利益;其它提案却多达80余条,占提案总数的80%以上,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工资福利、劳保待遇、住房分配、社区整治、治安管理、培训教育”等身边事提出的,都是从职工自身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的。面对这些基本上属于“生活小节”的提案,工会工作人员犯难了,整理归纳起来实在不容易。不整理吧,这些都是基层反映上来需要解决的意见;整理吧,事情实在太小,不足以上职工代表大会。怎么办呢?为了尊重职工的意见,只好统统整理出来,由工厂民主管理委员会开会研究讨论。

为什么职工在职代会提案征询中仅提出一些“小事情”呢?笔者为此走访了部分职工代表,他们只是说,以前,曾经提出过一些关于企业管理、改制的好意见和建议,但是得不到解决,时间长了,大家都“聪明”了,“务实”了,认为只要能解决点小事情,就很不错了。从职工代表们的话中,笔者感觉到他们已经逐渐拉大了同企业间的感情。是企业疏远了职工,还是职工远离了企业?笔者经过走访调查,总结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职工对企业的期望值越来越低。

首先,是工会的维护职能不断被削弱,没法为职工办事,随着企业内部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工会组织的职权渐渐被行政削减,人员越来越少,往往造成工会工作“一张纸,一个章,一个主席没人帮,任务一来发文件,材料一交就算完,忙完业务干别样,行政骑在工会上”。这样的状况下,工会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呢?

其次,是企业的经营能力下降,顾不上为职工办事。许多企业在创业阶段,能够克服困难,打硬仗,出成绩,反倒在企业步入正轨后,常常出问题,难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眼光短,只懂得守业,不思忖兴业;只注重循规蹈矩、小心经营,不思谋创新挖潜、大胆开拓。这样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广大职工体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理想相悖,与职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价值化相悖,因此,职工泄了气,在一些本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态度。

再次,是企业管理队伍的不洁,造成职工的不信任。一些企业领导不关心职工疾苦,不解决实际问题,加剧了干群之间的矛盾,久而久之,造成职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下降,以至于不相信企业能继续发展壮大。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企业能为职工群众办事情。

二、职工对自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当前企业的许多职工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发展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个体需要的迫切,他们更愿意从身边小事“说起”。

一些企业,在基础管理上杂乱无序,漏洞百出,不是现场管理程序复杂,生产设备落后,就是职工待遇低下,劳动防护用品脱节;造成职工怨气很大,他们非常希望改善现场工作条件和环境,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

部分企业只注重搞扩展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人力资源这一重要因素,没有在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另外由于企业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和“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思想的广泛宣传,职工普遍感觉自己的技能越来越跟不上当前生产实际的需要,而条件又不允许他们再一次步人课堂接受新知识新理论,他们只有完全寄希望于企业,迫切要求企业加强技术培训教育,弥补他们生产实践中的不足,减少产生生产技术负增长的压力危机。因此,他们更愿意从自身出发,提一些实质性意见。

这些都是职工的心里话,是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职工的这种“大事不愿想,要求办小事”的愿望,虽然与企业的愿望不能完全吻合,但是一些企业只顾朝上看,缺乏向下看,看职工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也是事实。

处在市场经济竞争剧烈的关键时刻,企业和职工都是处在两难之中。问题的关键是,企业要发展,靠什么?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主要生产力,是凝聚智慧和发挥能量的重要源泉。因此,想企业、干企业。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踏踏实实办好职工身边的小事,才能鼓起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斗志,企业才能振兴和发展。

仗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