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伶曝丑登场之忧
口文/方越
见多了贪官作秀以掩其丑的场面,似乎已见怪不怪了。如今,艺人曝丑以彰其名的超级表演,却令人感到几分惊奇。翻开近期媒体文娱新闻,光怪陆离的丑闻,如酸刺鼻,如芒刺目。
演员张钰公开与导演黄健中的“谈话录音”,以性丑闻阐释演艺圈内“先上床,再上戏”的“潜规则”,还可能抖出类似莱温斯基一样的污物证据,与黄导“较量到底”。有的媒体在列举演员周璇公开说她与张铁林有“性交易”等圈内真真假假、沸沸扬扬的声色犬马之“炒名”事件时称,近年文艺圈中曝丑掠名之事,似乎有愈演愈热之势。如此肆无忌惮地以扮靓的外表和艳装下的“污物”炫耀,公然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其厚黑学修养,令人咋舌。
如果说这些丑闻令人发呕,那么,歌手景冈山在北京首都机场被安检人员查出随身携带毒品的丑闻,则令人发指!他公然无所谓地声称,“携毒事件”是为了给他赶赴某地要拍的电视剧“炒作”。这种“曝毒炒作”,明日张胆地以“艺术”的名义欺世盗名,挑战法制,玩弄媒体和公安。不知是艺人们黔驴技穷,还是社会公众农夫怜蛇,居然诅这种丑恶表演,在光天化日之下得逞,在公共媒体上爆炒。
虽然名伶曝丑的登场,比贪官作秀要晚,而且还嫌过于卑俗和粗糙,比贪官作秀那种惟妙惟肖、假戏真做的“公共生活”的历练和表演而言,名艺人的“性交易”不论真假,只是“私人生活”,其性质也过于简单明了。但他们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与影响,则和贪官一样,表演技艺也相似。尤其是贪婪名利、欲望浮躁的本性极其相同。元月17日《三秦都市报》关于张钰公开黄健中谈话录音报道中,披露张钰的一段话,为这种流氓的一致性,提供了一个佐证。张钰说黄导,“如果说你认为我是一个女流氓,那我们大家都是流氓,对不对?流氓对流氓。但是你做的流氓事跟我做的流氓事,是不一样的”。这话说得挺坦率,不用多少联想力,艺人性丑闻与贪官作秀一样流氓成性。但往往因其“名”而不由自主地从“私生活”进入“公生活”范畴,流传甚广,也殆害甚广。大腕名艺总是以“艺术”的名义,招摇过市,引得众多年轻追星族眼球乱转,为追求发行量的媒体也紧随其后,将这些丑闻反复炒作,张扬得乌烟瘴气。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法治观,在名人光鲜的符号面前,很容易浑沌起来。名人“性闻”,虽然是多元社会形态下的“个人行为”,但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却弥漫着一种心理迷惘与危机。
张钰、景冈山们,表面的风光与浮华,显然难以掩盖其内心的浮躁与空虚。疯狂的名利欲拽着他们进入一种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陷阱。他们多了名气,却少了人味。丑闻之“名”,虽也流行,但那价值绝不意味着健康与艺术——因为“非典”也很流行。你们曝丑之名再炒作,难道能大过“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