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失“自我”的吴祖光
口文/若白
前不久,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逝世了,使我震惊而悲痛。虽然我只是众多热爱先生的读者中普通的一员,与先生并无什么交往。但是,我十分敬佩先生的人品。
吴祖光先生的一生,既风光又坎坷。他能以享年86岁的高龄谢世,又受到那么多读者朋友的追怀纪念,应该说先生无憾矣!
先生才华横溢,谅直骨鲠,文章在世,炜炜炳炳。早在上世纪30年代,先生就被誉为“少年才子”,20来岁,便以剧作《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等,轰动一时而享誉文坛,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和文艺界的地位。卓越的艺术才华,杰出的社会活动,使他结交了一大批当代中国许多举足轻重的政要和文化名流。夏衍、老舍、曹禺等都是他家的常客,陈毅元帅曾到他府上拜访,周恩来总理,曾邀请他们夫妇到中南海作客。毛泽东同志著名的《沁园春·雪》,也是先生1945年第一个在他主持笔政的《新民报》副刊发表的。这些在一般人看来,自然都是风光荣耀至极的事,也是处世傲人的政治资本。可是,在吴祖光先生看来都极为平常,“没有半点受宠若惊的意思”。他的一位朋友说:“吴祖光是一个自由的文人。他热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在大人物面前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小人物,在小人物面前也从不以大人物自居。这在等级鲜明的中国社会环境里是最难得的。”是啊,这是何等超迈磊落的人格!
吴祖光先生还是一位充满人道精神,富于正义感的文化人。他为人率真,遇事切直,同情弱者。1955年反胡风斗争中,一些无辜文学青年,被打成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先生觉得“不可思议,太过分了。”竟不顾政治形势的巨大压力,在许多公开场合为他们辩诬,说公道话。也正因如此,他也终于未能逃脱1957年那场大劫难,成了“右派”,被打入社会的最底层,一去20多年,历尽艰辛的磨难。1979年平反以后,先生担任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然而,他并未因自己的直言峻切吃了多年苦头而改变初衷,为人依然仗义执言。最让人感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北京的“国贸案”。先生以年近八旬的老人,挺身而出,为一个被国贸商场无理搜身侮辱的女孩子申张正义,打了一场十分艰难的官司,历时几年而终于胜诉。这又是何等可敬可佩的精神!
据说,在吴祖光先生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先生自撰的对联:“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这自然是先生人格的写照。现在祖光先生去了,但是他把一个大写的“人”字留在人间,光照千秋。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既辉煌又曲折的漫长岁月。在极左路线重压下,一个人或因时局,或因环境,或因一时认识能力等等,难免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应景的话,甚至违心的话;也难免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这既可理解也可原谅。然而,绝不可跌破做人的底线,不可丧失良知,不可失掉自我。否则,终是一无可观,一无可取。要懂事,灵魂的污染,最难洗涤。吴祖光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先生不仅将以他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不朽,而且必将以他始终不失自我的人格魅力而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吴祖光先生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