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03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名伶曝丑登场之忧 始终不失“自我”的吴祖光 妻子今天去执勤 谒胡志明陵 婚姻不是一把锁 图片新闻 火锅论语 早春又闻荠菜香 广告 肥臀及“将军肚”变瘦法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火锅论语

口文/李海

说起这火锅,你说怪不过怪,从老家四川“流窜”出来之后,迅速“麻”遍祖国大地,在三秦大地竟也盛行了这么多年,愣是不衰,一家比着一家开,都怕自己赶不上趟的扎堆经营,而对于我们这些嘴馋的人来说,又似乎只有火锅才解馋。惊呼火锅文化的到来,于是也有了火锅“论语”的这片天地。

大家围锅而坐,等菜上齐,立马开涮。羊肉涮过涮宽粉,豆腐青菜不可少,你如不解恨,辣椒麻油随你放,吃来吃去老三样,依然是“爱你没商量”。图个啥,告诉你,“热闹”!或许这就是火锅的精髓:“不在于吃,而在于思想情感交流。”

一阵猛吃猛喝,大家进入调整阶段,虽说吃的不如当初急,但嘴不能总闲着,更何况有酒的助兴,思想的灵感和语言的功能被无限地放大,话也就一古脑的从心眼里蹦出,收都收不回。伴着腾腾的热气,闻着空气中肆无忌惮的麻辣香味,大家的话语也充满了川味的灵怪,从调侃逗乐到哲人圣语,全是直线上升了无过渡,让听者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肃然起敬。这时你再看围锅而坐的人,几乎没有人再动筷子,一个个都是傻乎乎地笑,傻乎乎地听,傻乎乎地说,只有锅中的老汤依然咕咚着。

这时大家似乎早已忘记了来到这里的使命,你方唱罢我登场,说得不亦乐乎。忽然有人发起了牢骚,“大热天去哪不行,非来这火锅城”。旁边的一位老兄答话了,“急什么,好戏还在后面呢”。再看看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像刚练功归来,额头挂汗,头冒白气,真能和滚烫的火锅汤一拚高低了。大家吃饱了,喝足了,说够了,听腻了,该散伙了吗?其实不然,论语才刚刚开始。

经过一段的相互交流、切磋,火锅“论语”的中心议题终于出笼了——“孩子”。小张首抢话题,语惊四座:“今天做孩子的奴隶,是为了明天做自己的主人。”大兵毫不相让,抛出独特见解:“孩子再小也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就这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是玩大的,不是学大的。”“孩子是我们的儿女,更是我们的朋友,你尊重过你的孩子吗?”一个个明言哲理,一个个带有创意的话语从大家的嘴中蹦出,钻入耳膜,扣在心里,象是早有准备一般。当然分歧也存在,可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教育孩子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像吃火锅一样,按照个人口味决定内容,如果普天之下的火锅都一样的话,那火锅还有什么吃头,人也就没了发展的空间。哎!说到底还是没有离开火锅。

终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伙这一番话也没论出个眉目,语出个精华,但一个个说的是精神抖擞,容貌焕发,有了这样的一次次经历,同伴们可谓是心满意足了。“论语”本就是华山论剑,高手如云,各持己见,难得结果。火锅的文化也就可贵于重在参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是那句老话,“不在于吃,而在于思想情感交流”。

不知你仔细观察过没有,火锅城里喝醉的不多,说醉的倒是不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