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胡志明陵
口文·图/吴旺英
在河内巴亭广场,我向庄严肃穆的胡志明陵,投去充满敬意的目光。纷纷扬扬的细雨刚过,广场上湿漉漉的,空气十分清新。我轻轻地,走向这位伟人长眠的圣地。
黑褐色的胡志明陵,耸立在宽阔的巴亭广场上。它的正对面是越南人民大会堂。恰逢星期日,胡志明陵前,早早就排起等待瞻仰的长长的队伍。在长龙一般的队伍中,多数是越南人,偶尔也可看见金发蓝眼在闪现。陵门两旁,各站着一名神情肃穆的卫兵,摆放一盆悄然盛开的荷花。一朵朵散发清香的荷花,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我想,这是胡志明一生的写照啊!
入陵门,沿着行人道缓缓而行,一阵清凉的陵气迎面而来,很快就走到陵室中心了。淡淡的灯光照射下,一具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胡志明的遗体安祥地躺着,好像熟睡一样。他的头部垫得微高,衬托出清瘦的脸,如一尊凝固的雕塑,在讲述遥远而近切的峥嵘岁月。那束洁白的胡须,引人注目,昔日的伟人风采依旧在。那双巨手静静地平放在腰间,仿佛奋斗了一生,此时才得到暂短的休憩。他于1969年逝世,享年79岁。生前平凡而伟大,死后永远活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活在全世界向往幸福生活的人民的心里。我像许许多多的瞻仰者一样,迈着沉重的步子,从这位伟人的身旁走过,注目他温厚慈祥的遗容,默默地致以深切的哀悼。
走出胡志明陵后,导游小姐告诉我,胡志明的原名叫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阮爱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海南岛被日军追捕。一位叫胡志明的中国共产党员收留了他。一天,日本鬼子突然将胡志明的家团团围住,搜查谁是阮爱国,形势非常危急。这时,中国共产党员胡志明毅然挺身而出,自认为阮爱国,结果被日军抓去杀害。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为自己献身的中国共产党员,阮爱国回到越南后,又改名为胡志明。
胡志明诗云: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诗写得合乎棋理,蕴含深邃的哲理。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胡志明就是勇往直前的“马前卒”。他领导越南人民抗法、抗日、抗美,经过四十余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的交往中,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离开胡志明陵,我瞻仰了不远处的胡志明故居。在一家出销纪念品的小店,我买下一尊胡志明塑像,紧紧抱在怀里,从河内,过下龙湾、芒街,经我国的东兴口岸,跋涉千里带回家中。我把胡志明塑像端端正正地放在书桌上,心胸顿然开阔明亮了。
图为胡志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