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5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用爱心植树造林

口文/薛海春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主人公郭橐驼,以种树为业,以种树为己任。文章评论说:“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其实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奥秘,其所以种树成活率高,而且生长茂盛,挂果早,果实繁,关键是有一颗无微不至的爱心。

郭橐驼认为,种树的人必须具有善待生命的良好心态,必须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即“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他根据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即“树木之性”总结出四项种树的技术要领:一是其本欲舒。栽植时必须将植株的根部自然的、舒展地放在树坑的虚土里,防止人为地将树根盘旋或强行塞进小的树坑内,以伤其根系自然舒展的天性。二是其培欲平。是指树坑及培土的深浅程度,应与移植之前的状况大体相当,既不可埋得太深,也不能埋得太浅。三是其土欲故。是指被移栽植株的根部务必携带适度的土球,以便使植株到了新的环境下能够顺利渡过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古人说的“种树无时,勿令树知”,就是指被移栽树木时,只要能做到比较完好的用故土球将原植株的根部固定好,不管什么季节移栽,树木都能成活,因为它是在树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移栽的。四是其筑欲密。是指培土后,一定要坚筑夯实,避免大风劲吹或人畜抵触而树根动摇,影响萌生新的根芽。完成四项技术要领之后,再一次性灌水,灌饱灌透,等积水渗完后,于树坑表面再覆一层细土以保其墒。这时树便像郭橐驼说的那样,“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郭橐驼种树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每一棵被移栽的植株,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爱心,真正做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悉心呵护,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儿。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并没有把树木看作是一个活的生命体,认为死活不过一棵树而已,微不足道。因此就更谈不上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一棵树木了。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人既无“其莳也若子”的爱心,又不太注重操作规范和技术要领。因此,每年的植树造林,表面上看植得很多,实际上成活率低,保存率更低。据可靠人士透露说,如果按照各地每年上报的植树造林数据统计,我国的国土早已全部绿化完了。可是实际情况却远远不是这样。

植树造林是在播种生命,它不仅仅是绿色的生命,而是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优美的良好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也是一种为人类播种生命的功德无量的世纪伟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