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6日
维权之页
03

档案丢失害了于建斌一辈子

谁人真心施援手 帮帮不幸花甲人

年逾花甲的于建斌老人至今还在为档案的事苦苦奔波。20多年前他联系调动工作,可在具体办理调动时档案丢失了,双方单位又相互推托责任,致使他失去了工作,没了工资收入,到老来没人管,生活无着落。如今,还在租住着的一间农民的小平房苦熬日月。

调动工作未成

于建斌1959年参加工作,1973年在西安市二轻局下属的“西安市轻工机械工业公司”任工会干部。他在1981年曾因创作出了大型古典历史剧《血泪乌江》而被陕西戏曲研究院看中,后经本人联系由轻工机械工业公司向陕西省文化局发出商调函,省文化局同意将其调入省同州梆子剧团专司编剧一职。于建斌到剧团上班一月后,剧团发工资时发现他系“集体干部”身份,而当时的政策规定集体企业人员是不能调入属于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剧团的。剧团只好将其退回原单位。他向轻工机械工业公司说明情况后,公司领导同意他回来上班。

人事档案丢失

他回原单位之前,公司干部科要求剧团重新履行商调程序,否则不予接收。剧团认为,于建斌调入该团未列入正式编制,不存在重新商调的问题,故不再发商调函。

于建斌从同州梆子剧团退回西安市轻工机械工业公司时,其档案材料由剧团当时的人事干部退回机械工业公司。但该公司人事部门却没有找到他的档案,他又到剧团查找了两次,均未找到,剧团称档案已退回原公司,公司人事部门却称没有收到。于是,这两家单位来回推托,于建斌曾多次找到有关领导都没有结果。公司以没收到档案为由不给其安排工作。事情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于建斌的档案还是没有找到。

老人生活无着

1981年以来,于建斌为解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来回回找领导,但却没有结果。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于建斌的档案一事便束之高阁,成了历史悬案。到目前为止,他还是一个无工作岗位、无生活来源、无安身之处的困难市民。由于经济拮据,迫使他不得不以低价租房安身,艰难度日。66岁的于建斌早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谁人能真心施援手,帮助于建斌老人解决难题,但为了有一个归宿,他至今还在苦苦奔波。

焦晓宁 赵延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