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不良竞争心理”扫描
(上接一版)
专家们认为,许多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存在严重的社会、学习二元教育结构失衡,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小的时候学生就被教导在社会的竞争上要谦让,甚至还要有意识地回避各种社会竞争,就像一些小孩一有与伙伴游戏的念头,就会被父母呵斥得无影无踪;相反在学业上,孩子又被要求一定要取得好分数、好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社会竞争心理很不成熟,学习竞争心理却很强,造成了学生竞争心理结构上的严重失衡。与一些学生讨论成长经验,可以发现父母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值,但要一直保持杰出变得越来越困难。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即使环境对其评价很高,也难于改变没有自信的感觉,一旦压抑过久,就容易形成扭曲的竞争心理。再加上现在的大学教育具有“后中学时代”特征,许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忍受挫折和应变等能力,而这些却是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必需的。
“为人”教育的制度不容忽视。目前的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对社会竞争有“不能承受之重”之感。专家建议从小学生教育阶段就应开展人生设计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可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