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只要心中有梦
——唐华三棉并粗车间女工吕荣莉小记
1992年,吕荣莉走进了第三棉纺织厂(即现在的陕西唐华三棉有限责任公司)并粗车间,当了一名纺织女工,那年,她刚满18岁。个性好强的吕荣莉开始了艰辛的学习历程。工作中,她勤问勤练勤看。回到家里,练包接头,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指练僵硬了。为了了解自己是否有长进,她缠着班组的姐妹们,让她们给自己看测定。1994年,吕荣莉被推荐到厂里参加操作比武,她夺得了粗纱工序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随后的工作实践中,她反复练习,将撕完纱条再包接头的动作细心琢磨,形成了稳、准、快的操作特点。在车间开展的责〓纱创零竞赛中,她始终名列前茅。
随着工作需要,车间招入了很多新工,有人担心带新工影响自己的产量、质量。而热心爽直、性情泼辣的吕荣莉却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带新工的责任。对徒弟,她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长期苦练的心得收获传授给她们,她前后带的4名新工中,其中2人已是车间的技术骨干,操作技术全部达到甲级水平。
在去年“唐华杯”纺织技术比武大赛前夕的训练中,在高强度的苦练下,有的选手打了退堂鼓,但吕荣莉始终没有动摇过,她非常珍惜这次展示个人技术的机会。即便幼小的孩子病了,丈夫也在打吊针,她仍坚持回厂训练,到后来,她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婆婆带,她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有一次,因为训练成绩不好,教练当众说了她,她觉得委屈,伤心地哭了。但哭过之后,她还是向教练认了错,加倍苦练,晚上在家背理论题,常常熬到12点以后,有的题理解不了,急得一个人大哭,在教练帮助下,经过几天琢磨,她终于弄明白了,就动手将题做上5遍,甚至10遍,交上来让教练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赛中,吕荣莉以理论成绩98.6分,机台操作100分、综合成绩99.72分的成绩,一举摘下了粗纱工序状元的桂冠。在周围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并粗车间粗纱代表队还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