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试飞场上的机务人员
——中国试飞院见闻
七月的某日,在中国试飞研究院。
飞机跑道的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跑道的另一头,一架灰色战机发动、起步、加速、拉升。与此同时,冲破音障的刺耳轰鸣声响彻大地,不一会儿,战机就消失在空中。此时,机场机务人员的心也随之而放松,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
进入7月,骄阳似火,晴空万里,是飞机试飞最佳季节。飞行部政治处的刘安平主任带我来到机务三大队办公室,只见正面墙上的计划安排表上密密麻麻。大队书记王东升说:我们工作没时间,一个班必须把试飞中发现的故障排除完,并为下一班做好准备才能下班。昨晚有一个班,今天凌晨3时才下班,早上7:50分还必须准时上班。任务、时间都很紧。当问到在外工作的困难时,他高度总结:夏天要能耐酷暑,冬天要能抗严寒。机场蚊虫多,还要不怕叮咬。此外还要面对三种污染:油污染、噪音污染、电子辐射污染等。
随后,我们来到某停机坪。四架“直8”直升机一字摆开,不少工人头顶着烈日,正忙着检修。进入一架直升机的机仓内,顿感进了蒸笼。机械师韩运喜说:机仓温度可达60多度,没有空调。飞机升高在500米以上才能感到凉。否则,里面是很热的。
走出机仓,虽说外面很热,但仍感到很凉爽。刘安平主任说:飞机的蒙皮吸热温度高达80度,人一碰上就能掉一层皮。尤其是飞机发动机散热慢,温度有时近百度。职工检修,只好穿戴严实,防烫伤成了最主要的。我摸了摸直升机的蒙皮,火辣辣地烫。
艳阳高照,机场跑道热浪滚滚,无一荫凉处。一名职工就在大太阳下,撑着一个太阳伞站着。他是机场护场中队的职工,叫王西安。任务是防止他人进入机场跑道。陪伴他的是一把椅子,一个特大号的喝水杯。我问他能忍受住这热吗?他嘿嘿嘿一笑:“习惯了。”我又问:“一个班能喝多少水?他不好意思地看着那个大水杯说:8磅的暖瓶最少喝两瓶。他衣服上汗渍一层又一层……
远处,又一架战机呼啸着冲向天空……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 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