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赵德铭
据《宋史》记载:寇准当了宰相,前去请教张泳,张泳只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解其意,回去读《霍光传》,当读到“不学无术时”,会心地一笑说:“此张公谓我也。”其实,说寇准“不学无术”,也未免太过,张泳私下评价说:“寇准奇材、惜学术不足耳”。
当官需有学术,执政需有学术。尽管有些人没有学术照样当官、执政。然而,犹如演员登台,没有练好基本功,举手投足,就能让人掂出斤两。汉代霍光,欲废刚即位就行淫乱的刘贺,却不知伊尹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的典故,于是问了一句“于古尝有此否?”便被群众讥笑为“光不涉学”。
三国时期的孙权,很懂得当官必须学习的道理,他不仅自己认真读书,而且要求他的下属也要发愤读书。据史书记载: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耶!但常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这一段往事,这一番对话,至今仍然给人们以启迪,尤其是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就更值得认真去琢磨琢磨。
其实,倘若仔细观察,像吕蒙这样借口军务或政务繁忙,而不想潜心读书者,无论古今,都相当普遍。一天到晚都忙不过来,哪儿还有时间去读书呢?但孙权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正因为“当涂掌事”,所以才“不可不学”。不学无术,只凭自己的小聪明,或许也能支撑门面,但只能穷于应付,忙不到点子上。而唯有通古博今,多方借鉴,方能有条不紊,少走弯路。孙权正是以自己的事例为论据,所以讲得十分有理,让人信服。
孙权对吕蒙讲的不仅是读书的必要性,而且他还教给了吕蒙一种读书的方法——“涉猎”。所谓“涉猎”,即泛览流观,犹如涉水、猎兽,不精专也。因为“当涂掌事”,不是搞学术研究,搞学术研究的治经治史,应该学有专攻,俞专愈好。再说“当涂掌事”的治国治军,也不必什么都专,只是知识面要宽,什么都得懂一点。所以说,孙权劝吕蒙发愤读书,“常涉猎”,正是为了让他更好地去“当涂掌事”。
孙权常读书,大有所益,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乃始就学”,也受益匪浅。据史书记载:“及肃(即鲁肃)过浔阳,与吕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曰:“士别三日,即可刮目相待,大只何见事之晚乎?”正是读书,使“当涂掌事”的吕蒙,大大提高了一个档次,难怪他在言论之间颇有得意之色。吕蒙日后继周瑜、鲁肃镇守陆口,使熟读《春秋》的关羽,也不敢掉以轻心。后与陆陆逊同施“韬晦之计”,以麻痹关羽,最终袭取荆州取得成功。接着又用政治攻势,瓦解蜀军,使关羽败走麦城,作了东吴的刀下鬼,这些惊人成功的取得,与吕蒙发愤读书,是有密切关系的。试想,假如吕蒙还是昔日的“吴下阿蒙”,那么,恐怕未必就能成就这一番连周瑜、鲁肃都未能完成的伟业。所以,当今的“当涂掌事”者们,不妨也学学吕蒙,尽量多抽点时间读读书,以便使自己在今日的市场经济中,也能取得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