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17日
人物·读书
04

“不读”之道才真实大道

屈超耘

我读过不少关于读书之类的文章,大都是从各个方面讲如何读、读什么才于己有用、于世有用的。但世界上的事情着实怪,竟也有讲“不读”才是真正读书之道的文字问世。目前,当我读法国唯意志论的哲学家叔本华《小品警语录》时,就得到这么一段。原话是如是说的:“‘不读’之道才真是大道”。初读我还有点疑惑,及至稍做思考,才一下豁然开朗地理解了。

“不读”其所以是真正的读书之道,这里边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人的这一生,实在有限,就那么短短七八十年的时间。(就这还是指长寿,不长寿者的存世时间更短)这七八十年岁月,除去蒙童时代的若干年和老聩昏庸的若干年,满打满算也就只那么五六十年的时间。而这五六十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各式各样的工作,剩下的除过休息睡眠和各种活动,纯粹的读书时间,累计最多也不过十四五年左右。以快速平均十天读一本书计,也只能有四五千种。世界上不算古代的典籍,现在每天出版的书起码在千种之多,真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就是说,人二生所读的只能是四五天所出之书,其余百分之九十点九九都顾不上读。因此,一个再爱、再会读书的人,他一生所读的书,给多点说也只能是世上书籍的几十万分之一。好家伙,要在这“沧海”似的书中读完“一粟”,谈何容易?只有精选再精选,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这么来,对于如此浩大的“书海”,要能挑选极小的部分来读,自然就有个“不读”的问题了。只因有了这个“不读”,才能保证把要读的书读好。如果涉进书海,不管孬好见书就读,到头来读了许多次书,次次书却未能读很多应读的好书,这是多么不划算、也是多么遗憾的事哪!二、正因为世界上的书太多太多,只能有极少、极少的部分被人读,因此,各种各样的造书者,(包括作者、出版者、经营者)便会使尽浑身解数,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拉拢读者,其中免不了有些庸俗之作和坏书,被种种眼花缭乱的美衣包装起来。作为读书人,如果不懂得图书市场的这种“行情”,一听、一看此书“好”得很就买来读,不但白的浪费了光阴还会使人中毒。在这种情势下,叔本华的“不读之道才真是大道”之说,你就不能不承认那是金玉良言了。说来真应感谢这位法国的叔老先生,他真不愧是位知名的哲学家。他以一双智者的眼光,洞穿了图书市场的公开秘密。而在写下“不读”这句话后,紧接着又说:“其道在于全然漠视当前人人都热中的一切题目。”还语重心长地加了一句:“切莫忘记,凡是写给笨蛋看的东西,总会吸引广大读者。”诚哉,斯言,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然而,尽管叔本华的忠告已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但全世界的读书人却没有多少接受他的意见。在红尘万丈的社会中,读书人常常会被时势的潮流裹着走,当他们面对五花八门的图书市场时,一时是美女之作,一时是身体写作,今天出一个“大师”,明天出一个“哲人”,本来是极其丑陋的东施,却被宣传、包装为杨贵妃、赵飞燕,简直被弄得头昏脑涨,便自觉不自觉地上了当、受了骗。而当他们读了这些垃圾后,方才知道是却把鱼目当珍珠从而悔恨莫及了。当然,图他意识及此,因为浪费了大好时光,而成为一事无成的老朽。噫吁戏,冤哉!有鉴于此,不佞这才把叔本华“‘不读’之道才真是大道”这句名言写成短文,推荐给爱读书的朋友。我想着重强调的是,“不读”是读书的一门学问,只有掌握和领悟了它,才能不为中国流传了很多年的“开卷有益”所迷惑。开卷可能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胡乱开卷,不但无益还会虚耗宝贵的光阴。这一点,作为合格的“读家”,不能不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