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偏僻小村走出21位百万富翁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通往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崎岖不平的沙石路上,都会“挤”进约50辆挂着上海牌照的各色小轿车,缓缓地驶向镇里最偏僻的小村——塘拐村。开着小轿车的都是回家过年的昔日塘拐“小木匠”——如今他们是上海的装潢公司老板。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偏僻小村,在不到15年间走出了21位“打工”百万富翁。
“塘拐村过去是乐桥一带最穷的村之一!”说起塘拐村,乐桥镇党委副书记唐启银这样介绍道。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塘拐村的多名年轻人拿起了斧头、锯子干起了木匠。
“当时干木匠每年可以挣个2000元左右。可这样仍很难改变穷乡僻壤的面貌。”塘拐村党支部书记张敦九说。1992年3月,张敦九决定和村会计吴成秀一道到大上海“探探路”,张敦九发现:上海的一幢幢高楼盖好后都需要装修,开个装潢公司肯定“来钱”。
从上海回到村里后,张敦九找到了初中毕业后在村里“游手好闲”的张厚祥。张敦九说:“我们观察到他有一定文化,人很机警,一旦做起事情来有一定的魄力,所以我们找到了他。”
张厚祥向亲戚朋友筹措了一部分钱款,差缺的部分,村里帮他从当地信用社贷了一部分。就这样,塘拐村的第一个公司在上海开业了。果然,第一年,张厚祥的公司就赚了24万元。好消息在塘拐很快传开了,在他的带动下,一个又一个塘拐的年轻人开始出门创业。
“塘拐人的创业成功给了周边村民重要的启示。”唐启银说,“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有关部门一定要学会引导,将农民的自发打工行为引导为自觉创业行为,形成适宜农村青年创业的‘小气候’,同时在他们创业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要有集体的力量撑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百万富翁’出现。”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