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29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胡适为何屡救陈独秀 康熙的梦与乾隆的诗 不谄与不渎 半坡狂想曲 给读书留点时间 我们今天该识多少字 胸襟 一枚中华抗战明信片 罗炳辉悼父明志联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罗炳辉悼父明志联

望坡

抗日名将罗炳辉,生于云南彝良农家,其父是忠厚的农民,备受凌辱和压迫。罗炳辉十八岁时,去昆明加入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战役和北伐战争。在父亲的支持和启发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22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十二军军长和第九军团总指挥,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和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在苏皖地区坚持对日作战,开辟了皖东根据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使他积劳成疾,屡被疾病折磨。

1939年秋,罗炳辉率部与日军激战时,突然收到家乡的来信,得知老父病逝的噩耗。罗炳辉极为悲恸:自离家后,一直戎马倥偬,未能尽孝侍奉老父亲半天,为人子者,当回家再看老父一眼,为老父送终。但当时的情况,他率部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正杀倭贼;为军人者,当杀敌报国,以尽忠赤之心。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罗炳辉为国家舍小我,终于未离开火线。他于战火纷飞中,写了副悲壮的祭父联。联曰:

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备尝炎凉,劬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箦呼儿难瞑目;

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苦,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

上联痛悼父亲,下联慷慨明志,藏丧父之悲而赴国难,凸现出罗炳辉的高大形象。坚持抗战,战功卓著,1942年他任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升任新四军第二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病逝。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作《罗炳辉将军追悼诗》,云:“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六载苦纠缠,疾病多折磨。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诀。”以见其悲痛悼念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