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澄合二矿采二队机组维修工李永良
(上接一版)
来到了新组建的采二队,李永良首先到本局技工学校参加了为期十五天的机械化采煤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李永良越发感到知识的匮乏。但是要强的他绝不言弃。这之后,李永良立志要把这门新技术学到手,否则愧对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对于只有高中文化,年近四十岁的李永良来说,掌握这门技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他就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和钻劲,咬定学习不放松。在河北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学习采煤机组维修技术期间,当别人出去转的时侯,李永良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整理笔记、复习功课。每当到井下,李永良总是抢着帮师傅干重活,细心观察师傅是怎样处理机组故障的。为了与师傅增进友谊,学到更多的采煤机维修技术,李永良常常自己掏钱请师傅吃饭喝酒,边吃饭边问这问那,还拿出书本进行记录,师傅们笑着说:“你这哪是请吃饭啊?”
回到采二队后,李永良学习技术的决心更大了。他自费购买了价值3000余元的各类机电维修专业书籍六十多本,先后自学了《煤矿采煤机械》、《采煤机司机(中、高级)》、《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怎样运行》等内容,还作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自己绘制采煤机各类图纸100多幅。李永良立志要当一名采煤机组维修的行家里手。
力行重任——挑战自我不畏难
在煤矿,机械设备的完好是一切工作的保障。然而,采煤机这个庞然大物上马之初,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影响正常的安全生产。而采二队又是二矿的主力采煤队,这个队担负着本矿三分之二的煤炭产量,如果采煤机组出现故障,全矿是牵一线而动全身,原煤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这点李永良心里比谁都清楚。于是他把机组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理和分析总结,提炼出一套采煤机维护调整、保养、调试设备管理的“四勤优化操作法”。即勤观察、勤思考、勤分析、勤总结,超前预测,超前预防,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设备完好率达到了95%以上,采煤机组的故障率大大降低。也正是李永良对工作的极端负责,每次机组大修和调试他都义不容辞地走在最前面,难活重活他来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003年元月份,采煤机组上井进行定期大修。按常规来说,必须把机组运到生产厂家进行修理恢复技术功能,时间最少也得两个月。可当时矿上生产非常紧张,如果进厂大修,因耽误时间而损失的资金怕要拿百万元来计算。经矿上领导认真研究最后决定,利用本矿的技术力量对这台采煤机组进行大修,由采二队的“土专家”李永良来负责本次的机组大修技术工作,矿上其他技术人员全力配合。
机组其它部位都是由别人来维修的,泵箱的检修却落在了李永良身上。因为泵箱是整个机组的液压系统,是机组的心脏,要求非常精密,一个头发丝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机组运作全盘瘫痪。在矿上,能缩小这种误差的,只有李永良。
近一个月的检修,李永良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天天都在车间的机组旁忙来忙去,晚上别人走了,他还在工作;星期天别人都休息了,他仍一个人在车间。在李永良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机组大修工作。经无锡厂家技术人员鉴定和地面试运转及仪表分析,机械运转一切正常,全部合格。达到了大修的标准可以投入使用。对一个主力采煤队来说,提前一个月正常生产意味着就是上百万元的效益。
天职为大——拼搏忘我尽职守
爱岗是什么?敬业又是什么?李永良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但李永良认为,这还做得远远不够,他要把自己与矿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为了机组正常生产,再苦再难他都能克服。只要是机组出现故障领导找到他,他有一句口头禅:“能行,你不用管了”。
2008年2月17日下午,李永良刚出班上井,矿调度室打来电话说,23507工作面机组截齿间隙大,截齿无法固定。当时23507工作面正在安装,机组无法运转使整个采煤面安装工作停了下来,矿上领导十分着急。
刚上井不到20分钟的李永良,听到这一消息,他对领导说:“能行,你不用管了。”二话没说,晚上9点又第二次下井。
李永良把机组挨个查了一遍,发现机组左滚筒截齿与齿座之间配合松动无法锁紧,他建议截齿打眼用锣栓固定。说完,便与工作面工人一起给截齿打眼进行处理,故障处理完后已经是晚上12点了。李永良上井洗完澡正要回家,值班队长张彦明又找到了他,“采煤机左截割部有异常声响,截割部机体发热,已经停止生产。”看着张队长着急的样子,李永良说:“能行,我马上就去,你不用管了”。
12点20分,李永良又第三次回到了井下。
李永良整整连续工作了26小时,来回上下8次井。他累了,真的太累了,在澡堂洗澡时,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岗位奉献——练就本领降“蛟龙”
李永良在给外单位维修采煤机组时,完全可以凭着手中的技术故弄玄虚,为自己获取利益找借口、找理由。但他却把所学到的技术当作报答矿山培育之恩的手段,辛勤工作、义务奉献。
2006年7月,董家河矿采二队机组漏油严重,问题出现了十几天,一直没办法处理。该矿原矿长曾在二矿担任过领导,对李永良这个人非常了解,他打电话请李永良来帮助解决。来到董家河矿后,李永良与董矿的技术人员一道召开专题会,对照图纸进行故障分析。这时,发生了意见分歧。该矿的技术人员认为泵箱泵底破了,可李永良认为是泵箱内油管密封老化了,只更换一个油管密封就会好的。
他的意见让该矿的技术人员心中犯嘀咕,矿上的技术人员拿不准。经请示,矿上决定采用李永良的方案进行处理。
于是他们来到井下,李永良给泵箱内油管更换了密封圈,开机一试,机组隆隆的运转了起来,泵箱再也不漏油了。从下井到上井,李永良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把故障处理完了。这种方法省去了泵箱去厂家维修的时间和精力,为该矿节约了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为原煤生产赢得了时间。
上井后,大家脸上露着微笑,十几天的维修难题一扫而光,他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没有职称、没有文凭的矿山“土专家”。董家河矿的车间主任任新生感动地说:“真想不到,我们十几天没能解决的问题。你不到一个小时就处理完了,真是服了。”董家河矿要付给他报酬,李永良说什么也没要。
这之后,李永良的名声在矿区越来越大了,可他的工作作风一直没变,无论是到哪个单位维修机组,他都会当作是自己份内的事,不讲得失、不计报酬,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忠诚企业——扎根矿山永不悔
李永良对矿山的痴爱,缘于他把自己的志向放到了矿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了工作上,把自己的事业放到了这片土地上。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交口称赞。
李永良的名声大了,很多煤矿都想以高薪把他挖走。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魁武矿和山西河津县一家煤矿,多次高薪聘请李永良到他们的矿上工作,条件从优,李永良不为所动。当问到李永良为什么面对高薪聘请毫不动摇时,他说:“说实在的,我也爱钱,妻子没有工作,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上班,双方老人都要我们养活,钱当然越多越好了。可我在二矿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了,是二矿这片热土养育了我,培养了我,让我从一名农民协议工,成长为现在的局级劳模、工人技师,每月的工资给得也不少,钱也够花了。在二矿我完全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我为什么要走呢?况且这里还有与我朝夕相处多年的工友,我们感情非常深厚,我离不开这些工友,更离不开这片土地。我是不会走的,只要二矿需要,我要干到退休,为二矿多出煤出好煤,尽自己的力量。”
二矿公司党委书记张卫东说:“李永良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公认和好评,这与这么多来党组织对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爱党爱企业,品德高尚,朴实无华。在煤矿这一片天地里他一定大有作为,我们企业需要李永良式的好工人、好党员。” (孙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