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妈
□田维
婆婆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到现在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逢人说起,都会对我的婆婆竖起大拇指,直夸她有涵养、识礼数。
起初我对婆婆的印象仅限于“城里人”。婆婆不会讲陕西话,因为籍贯东北,生于城市里一个军人家庭,婆婆的兄弟姊妹们随军安置于陕西后,纷纷成家立业,婆婆也与军人出身的公公喜结连理。同幸福的成长经历一样,公公几十年来与婆婆举案齐眉,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对方,爱护双方家人。婆婆常常念叨,老公的爷爷奶奶——也就是她的公婆真是好人。从老公出生,爷爷奶奶一直都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他们一家三口。婆婆虽一直有心学习家务,但始终比不上奶奶那样细心耐心。奶奶温柔善良,从无责备过婆婆,反而凡事都愿意为婆婆分担,让她好安心工作。后来,爷爷奶奶不在了,公婆才开始学着掌管家务,柴米油盐。
婆婆人缘极好,至今为止虽然很多好朋友已经退休,跟随着儿女落脚其他城市,但每个礼拜他们都会视频或打电话唠嗑、牵挂对方。生活在渭南当地的,婆婆也总隔三差五的去看望。前几日,老院子里的阿姨骨折,婆婆听闻立即提着鸡蛋鲜奶去家里看望,她总说:“阿姨挺不容易的,儿子媳妇不在身边,街坊邻里得多照顾一些。”
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怕自己照顾不来,特意让自己的妹妹来帮忙。那段时间她的神经也始终紧张,但累到不行也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在我的带动下,公公婆婆也常常看育儿杂志,我上班时候他们照顾孩子,孩子睡了他们便开始了学习阅读,还常常互相交流。孩子接触辅食应该怎样做、怎样循序渐进,长牙后应该怎样合理搭配营养,孩子应该多吃什么避免什么,他们比我更清楚,也常常会征求我的意见。朋友们也都特别喜欢我公婆,从未有过所谓的一些长者“代沟”,反而比很多年轻的父母思维更加超前和潮流。
在工作上,婆婆特别体贴我,就像当年她的公婆悉心照顾她一样。从我们结婚到生子,至今我下厨的次数都数的清。以前婆婆会说上一整天班了,去歇会看电视去吧,后来有了孩子,会说你去看娃吧我来做饭。周末婆婆也会来帮忙给孩子做饭,尤其在我要加班、学习考试时,婆婆更是给予很多的帮助。婆婆今年刚好六十,我和老公商量着怎样给婆婆过寿,她却说家里还有九十高龄的父母,过寿——她这个“晚辈”还轮不上。
以前,我常在外面吃饭,结婚后因为随着公婆的生活习惯,略微有些不适。公婆是很讲究养生的人,清淡少盐少油不吃辣。起初我会偷偷跑到外面吃饭,后来也慢慢习惯家里清淡的饭菜。其实婆婆是个很有心的人,虽然饭菜清淡但很是可口,菜样变化,营养、色彩搭配都堪称大厨。因为有我这个口味比较“刁钻”的儿媳,她也很乐意慢慢去改变一些饮食习惯,会常常做我喜欢的饭菜。一日跟老公聊天,我说:“好像不知不觉间,特别习惯、特别喜欢家里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