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踏平坎坷成大道
——记事渭南造纸厂厂长牛焕萍
本报记者王仓盛田勇刚
如今,渭南市造纸厂起“死”回生了,女厂长牛焕萍也成了远近知名的新闻人物。
说话快言快语,走路风风火火,办事干脆利落,这是牛厂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当我们采访后,感到牛厂长确实是位刚强的女人,并被她带领大伙齐心协力振兴企业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
去年12月时,厂子已连续亏损了3年,资不抵债,亏损总额达720多万元,负债、借贷2000多万元。企业无奈停产,600多名职工也只好放了假。
这家对渭南市工业经济很有影响的骨干企业面临绝境,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决定在全省招聘厂长。当时应聘的有19人,经过严格的考核、评判,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原任副厂长的牛焕萍、杨天群被委以重任。
牛焕萍上任伊始,首先面对的是一大堆难题:帐面上,仅有1000块钱;材料场,没有一把麦草;设备陈旧老化;眼看过春节了,职工还领不到工资;讨帐要债的一个接—个……
她鼓足勇气,同几位厂领导,跑东家走西家,分头从亲友处借了7万元,先给职工发了工资好置办年货,稳住了全厂职工的心。
自3月份以来,他们四处奔波跑贷款;苦口婆心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召开职代会、班组会、中层干部会,商讨工厂复生大计;组织人员检修设备,购买原辅材料;对症下药,改革旧体制,干部实行聘任制,工人实行技能工资制……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机器运转起来了,职工也焕发了精神,工厂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六、七月份,正是收购麦草的时机,牛焕萍及早动手,带领供销人员走村串户下农村奔波了一个来月,连市上的领导也跟着他们一起跑,为企业服务,一下子收购了1000多吨麦草,解决了生产用的原材料。
设备老化,困扰着企业,牛焕萍和杨天群下决心投资50万元,对原制浆机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制浆能力,满足了生产需要。对3号、1号纸机进行改造,既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了产品结构,恢复了包装纸、有光纸、卫生纸等传统产品,这些靠竞争取胜的“拳头”产品,成了市场的抢手货。接着,牛厂长大抓新产品的开发。厂里与有关单位联合研制出“女士康”药物保健卫生纸,对妇科疾病有很好的防治功效,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省妇联、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推荐产品。
短短的300来天,对牛焕萍及全厂职工来说,却干出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他们克服了重重难关,终使渭南市造纸厂“死”而复生,生产出各种纸张2500多吨,产销两旺,工厂的收支持平,还偿还了150多万元的债务。牛焕萍厂长带领职工用心血汗水,冲刷“多年亏损”的帽子,迎来了扭亏为盈的新局面。当牛焕萍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时,十分动情地说,其所以能走出困境,根本的是各方的关心支持,600多名职工对我们的信任和苦干。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