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1月13日
第3版
03

转换机制市场宽

——访省设备安装公司经理施志刚

本报记者郝振宇王仓盛

与省内建筑施工企业普遍不景气形成鲜明对照,省设备安装工程公司近几年却连续实现跳跃式发展,继前年总产值过亿元之后,去年一举达到1.65亿元。令同行大为惊叹。“这些惊人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带着这个问题,踏着新年的钟声,记者采访了这家荣获全国“双500强”企业的带头人——公司经理施志刚。

“我们在深化改革,转换企业内部机制上下功夫。”听罢记者的询问,施经理这位六十年代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的高才生温文尔雅地笑笑说。“具体讲,去年主要是在推行项目法施工上做文章,靠企业优势向沿海地区开拓竞争,占领市场”。

项目法施工是近年来建筑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这个公司在全面推行中,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产步入高速、安全、优质、低耗的轨道,企业经济效益大增。

施经理介绍说,去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他们对项目法施工进一步完善,在企业内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采取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随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各自核算盈亏,初步形成了劳务、物资、资金、设备租赁的四个市场,使项目经理部拥有人事聘任权、劳务选择权、资金使用权、指挥调动权。

向以憨厚朴实、稳健实干著称的施志刚,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动力站站长、公司副经理,直到1991年9月开始挑起经理这副重任。尽管施经理闭口不谈自己的工作成绩,但我们还是从侧面了解到近几年来他深入基层搞调研,对国内市场了若指掌,宏观决策每每有惊人之举,他和一班人驾驶着“陕安”这艘大船平稳地搏击风浪。去年完善项目法施工管理时,他亲任组长,迅速推出“项目法施工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平日里他没黑没明奔波在公司各个施工点上,四处招揽工程任务,现场解决各种问题。为发展企业,同职工一起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推行项目法施工以后,企业的经营机制活了,项目职工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风险观念、创新观念明显增强,各工程项目做到了高速、优质、低耗。公司一处在宝石机厂的经理部,不到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42万元的工作量,工效是平日先进施工队的2倍;彩虹经理部承担的4400厂技改工程,在8个月时间里竟完成工作量1445万元,劳动生产率高达10多万元。去年,这个公司组建的13个项目经理部完成产值2914万元。最可喜的是,由于他们精心施工,赢得了信誉,许多工程任务完成后建设单位又交给了他们新的工程任务,过去日常发生的甲乙双方扯皮争执的现象不再发生了,倒有不少建设单位上门来报喜和感谢。现在,他们的施工点遍及11个省区,在上海、广东、海南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并以此为支点,向周围地域辐射,工程任务不断扩大,他们在沿海地区的建筑市场上牢牢扎下了根,结出了丰硕之果。

谈到工业生产,施经理异常兴奋。他说安装施工和工业生产是该公司的两翼。在抓安装施工深化改革的同时,公司对工业生产实施了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战略。去年接连开发出12项新产品,有5项新产品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其中,燃油锅炉被国内权威专家誉为达到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现已走俏国内外市场;4.2兆瓦管架式强制循环链条炉也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销售上,推行销售人员收入全浮动、工效挂钩等办法,明显奏效。去年,公司工业产值达到8300万元,破天荒地超过了建安的产值。这个公司在与美国开利空调、香港菱电升降机有限公司联营,进行销售、安装、调试、维修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又与日本积水设备系统株式会社合作,成为该社在国内的销售、安装代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三产”逐步实施,围绕其主业强项办起来的十多个“三产”公司,在广阔的市场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听着施经理胸有成竹的介绍,记者也深深为之感动而陶醉。相信有这样一位精明能干的好带头人,省安装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灿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