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1月13日
第3版
03

企业包袱怎样甩?

据《中华工商时报》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日前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改制转轨,必须统筹解决沉重的历史包袱问题。

他将历史包袱主要解释为四个方面:债务、老职工保险费用不足、企业“办社会”和老企业冗员过多。如果不把这些负担减轻下来,企业实现制度创新就没有保障。对此,贺光辉提出了解决办法。 要合理解决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中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区别情况,核定数量和比例,改贷款为投资,转增企业国有资本金。企业之间的债务,经协商同意后,可将债权变为股权,重新核定企业资本金。

解决老职工社会保险费积累不足问题。可考虑在进行拍卖、兼并和股份制改造等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以解决社会保险体系转换中老职工积累不足的问题。为稳妥起见,这个办法可先在试点城市试行。

要逐步剥离企业的非生产性事业,切实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把企业长期自办的子弟学校、医院、派出所等生活后勤服务性单位和企业承担的社区政府服务职能,尽快从企业分离出去。要区别情况,或由政府机构承接,或由社区服务机构承接,或者改为新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企业给予相应的人、财、物支持。对一次性分离难度较大的,可采取过渡方式逐渐分离。

逐步解决老企业冗员问题。

应努力探索富余人员分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企业改革造成的人员转业,主要流向是第三产业,政府应在税收、信贷、房地产等方面适当优惠,鼓励一部分职工到乡镇、“三资”和私营企业就业,也鼓励职工自谋就业。所有这些原国有企业职工,在社会保险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中,都应尽量保证享受与其过去工龄相适应的权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