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有无法消受的福
田长山
马齿徒长,连过去一些好象是懂得了的一些浅显明白的熟语格言,反而弄不大明白了。我回家当农民那阵子,乡亲们常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前半句好象还比较好懂。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甚至如史籍记载的灾荒三年“易子炊骨而食”,人,都能顽强地活下去。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加给人再大的“罪”,一般人都有极强的隐忍和承受“罪”的能力而求生存。这大概是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一脉相传的遗风吧!我回家种地那阵子,正是“鸡尻子是银行,玉米面是主粮”的年月,人们忍受着困顿的紧紧巴巴的日月过活,也都还在实干苦干加巧干地干着,而现在日渐温饱之后又开始富足的“福”竟能享不了吆?我不大明白。
“只有享不了的福”,这话不时在耳边响起,而生活也不断地为它作着注脚。能睡席梦思床该是福吧。但是呱呱坠地时就睡土炕后来一直睡硬板床的微贱之躯,一开始睡席梦思睡不安稳睡不舒畅早起腰疼;“隔三岔五解解馋”该是福吧?但是用包谷糁子锅盔粘面油泼辣子熏陶出来的胃口,受不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之类的狂轰滥炸,吃不舒服吃不饱有时回来还要再吃家常饭才过瘾;坐小车是福吧?除非急事赶紧,总不如骑自行车脚踏实地自由萧洒眼界开阔;穿西装是福吧?但穿西装的太多的规范束缚让人拘谨,我还是喜欢穿夹克,随便、自在……看着现代文明提供的许多社会进步带给人的福份,被生下来就在福份之中的下一代甘之如饴地享受着,而自己明明消受不了或消受起来不习惯,猛然就想起“只有享不了的福”其是参透禅机不可小看。这时候,用来理解守旧的生活方式,它确是一种习惯,很不容易改变的。站在个人角度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趣味面前无高低,消受不了就消受不了吧,因为这也决不至于成害群之马,成不安定因素之类。
“只有享不了的福”若仅止于此也倒好,未想到的是它的深邃,竟成为人生和社会的警策让我吃惊不小。在我们常人眼里,有钱钱多肯定是“福”了,但是享受不了者却大有人在。吃喝嫖赌等等人生罪恶不是因为钱多而又不能正当支配使拥有者不能正常消受么?在我们这个还比较看重权力看重官的国度里,位高权重肯定是“福”了,岂不知好多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了多少怵目惊心的腐败,权力的拥有者不是一样在受着法律的治裁舆论的谴责么?……人真是奇怪,处困境倒可顽强求生,处福地倒在精神上有时爬不起来,这消受不了的福,怕也在暴露人性的弱点,并呼唤与消受福应该相配相副的人格及素养。
由此可以想到很多刻骨镂心的熟语格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创业易、守业难”,“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其深刻处在于对我们的人性并不全持乐观态度也并不完全自信,而更注重人自身在社会实践中对自身弱点的克服而获得更大自由度。
我还是顽固地以为,怕是有无法消受的福,更不用说把享福同犯罪渎职违法乱纪等等混为一谈的所谓福了,那更为善良的正常人消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