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工人,了不起!”
——记西飞公司电工周智勇
配电柜上的红黄绿灯相继闪亮,一位电工两眼紧盯着电频器,双手从容地旋转着开关,反复调试着电频……
这位电工就是从1984年以来,在西飞公司青工比武中每每夺得电工组第一名的周智勇。
1982年,周智勇进厂后当了一名电工。当他看到师傅们“医治”了一台台“患病”的机床设备后,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使自己成为“医治”机床设备的“神医”。从此,他就一头扎进这神奇的电器世界,虚心向师傅请教,从最基本的线路图学起。夏天,在闷热的厂房里,不顾蚊虫的叮咬,趴在工具台上“啃”着专业技术书;冬天,手握冰冷的工具依旧在配电板上精心布线,苦练操作基本功。在家里,他常常与同行的父亲为一个电器技术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刨根问底,弄清楚后方肯罢休。师傅们都喜欢这个肯钻业务的小伙子,乐于给他传授技艺。
如今,小周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他干过的活,检验都一路“绿灯”放行。厂里遇到难度大的急项和关键项,总是首先点他的将。
去年7月,型材厂表面处理生产线改造。53厂派出了以周智勇为首的9人电器安装组。这是他们头一次接手这么大的中日技术合作工程,接触的电器设备先进,均由计算机控制操作。小周知难而进,边摸索边干。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五台整流器的安装,共有20个大汇流盘,各汇流盘间的距离仅20mm左右,每个盘上又有上百根导线,难度较大。小周在没有原始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仅凭一份使用说明书,画了配线图。一天,工程指挥部接到通知,日本专家第二天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当时四台吊车还未安装,日本人担心中国工人肯定完不成任务。可周智勇他们二话不说,连续奋战24小时。第二天早上7点,四台吊车、八根滑轨漂漂亮亮地出现在厂房内。日本专家踏进厂房,被眼前的奇迹惊呆了,翘起大拇指连连赞叹道:“中国工人,了不起!”
像这样高效率的工作,对周智勇来说已是常事。他仅用10天时间大修了45厂联合电炉的电气部分;熬一个晚上修复了44厂的15米阳极化电源;苦战两昼夜抢修了40厂的中频炉……若要问他到底修复过多少台机床、完成过多少次突击任务、排除过多少次突发性故障,谁也说不清了。但他对工厂里哪台机床易出故障,该如何对症下药,心中则有一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