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28日
经济文萃
04

何为“价格欺诈”

价格欺诈,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令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用户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据物价部门介绍,常见的、比较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主要有:

一、模糊标价。指故意用模糊语言、文字、计量单位等表示价格的行为,且往往带有强买强卖性质。常见的如某些商贩用两种意思标价,类似“原价150,大降价80元”这样的话就有两种意思,一是降价后卖80元,二是降低80元,卖70元。再如很多饭店酒楼的菜单上用“时价”作标签,也属模糊标价行为。

二、两套价格。指经营者对同种商品或服务恶意使用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以高价结算。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城市或特别地区,如车站、码头附近或旅游场所等。

三、虚假降低。指谎称降价而实际上没有降价的行为。如某店一种进价50元的皮鞋,进货后半天先标价280元,随后即称“大甩卖”,以140元的价格销售,这种虚假降价常打着“清仓大削价”、“季节性优惠”、“挥泪大甩卖”等幌子进行。

四、价外加价。指在标明商品和服务价之外,再次收取不预先声明的房间使用费、空调费、座位费、服务费等不合理的费用。

(《新民晚报》97.8.10金济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