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2月06日
生活广场
02

新拍“水浒”让人跌眼镜

文/郝振宇

新拍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传媒大肆炒作、岁首年终亮相荧屏之后,却令不少观众大跌眼镜。就仅播出的近20集窥其全貌,不但演技平平,音乐不怎样,且编剧对原著把握也乏善可陈。在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中,最差的就是《水浒》这并非是笔者一人之见。

人们有理由对新拍《水浒》寄以厚望。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论传奇性、动作性、通俗性无出其右者。宋以后戏剧、小说中关于水浒故事汗牛充栋。文革末期评《水浒》曾成为轰动一时的全民运动。俗谚日:“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见原著在国人心目中的影响。在此之前台湾、山东已将其搬上过荧屏,因而人们期望中央电视台这支国家队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当不为过。

新片未播之前,某报称编剧“经过反复加工整理,力求在百回本基础上改编创作出原著的精彩篇章”。编剧固然是当前文坛颇见才华的作家,但从播出的片什来看,硬伤和破绽俯拾皆是。《水浒》既不同于《红楼梦》的复式结构,也与《三国》以时间顺序展开有别。其单元式情节百泉归海的特色,就决定要么以单个人物身世的展开推进(山东片即是如此),要么围绕内在精神(忠义二字)来作文章,可新拍《水浒》结构零乱,剪裁失当,造成不少精彩故事散失,叙事混乱,不少情节令外行不知所云,叫内行莫名其妙。

既然称作《水浒传》,忠实于原著,则是不容商量的事。忠实原著并非照搬照抄,固需顾及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性,但却不可胡改乱加,违背原作的主旨。然而观诸该片,高俅迫害林冲时还颇见人情味;狠毒淫妇潘金莲变成了近乎喜儿似的良家妇女;而奋起报仇的武二郎倒似乎成了封建卫道士。如此编剧,只会令罗、施二位老先生唏嘘于九泉之下。而更要命的是编剧对时代氛围、背景把握有误,渲染不够,以致于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与高俅的冲突只是小人从中作祟而引起的误会;智取生辰纲的好汉们不但难以令人赞赏,倒不时让人想到如今横行于黑暗之中的那些鸡鸣狗盗之徒。

投资4000万的大制作,理应以精细见长。戏里几处打斗,比起《三国》来差强人意。但制作粗疏之处多多。鲁达初遇金氏父女一节,原著是金氏父女不停泣哭败了鲁提辖的酒兴,才引起打死镇关西除暴安良的壮举。可剧中金氏父女哭声细小如蚊,反让人感到提辖小题大作;林冲的被逼无奈和倜傥神韵,与当年京剧《野猪林》有天壤之别;“风雪山神庙”中那场“下得正猛”的大雪也叫人看不出“猛”在何处;神奇无比的梁山八百里水泊在电视上显现的只是一个浅可见底、杂草枯萎的小水洼;李雪健扮演的宋江形象气质与宋公明相去甚远,“宋大成”、“焦裕禄”的影子则时时可见……

近年来影视插曲“西望长安不见家(佳)”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西游”的一曲“敢问路在何方”迄今仍在传唱;“红楼”中曹公之名篇赖王立平再创作重现活力;“三国”片头、片尾插曲也还余音在耳,为片子增辉许多。可瞧瞧“水浒”,迄今只闻一首“好汉歌”,词不怎样,曲子也“疲软”。易茗作品素以抒情、委婉见长,让他操练雄性十足的《水浒》,算是赶着鸭子上架了。

戏刚演到中腰便吹毛求疵,并非笔者苛求酷评。作为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电视台斥巨资来拍国宝名著,理应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否则便上有负先贤,下有愧于国民。对于名著改编,应有像国家发掘乾陵的态度:条件不具备宁愿搁置保护,不能草率从事做出煮鹤焚琴的蠢事。

因利益驱动,这几年编制人员心态浮躁,古装戏风起云涌,古典作品纷纷争抢“触电”,质量每况愈下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此乃一孔之见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