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二马》中的陈道明
文/郝明安
陈道明是活跃在影视圈里的一位艺术明星。从《末代皇帝》、《圈城》、《北洋水师》、《一地鸡毛》到《胡雪岩》,每一部作品无不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还没播出就被媒介炒得火热的《二马》,是陈道明新近完成的又一部大戏。
七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在其小说《二马》里讲了一个“中国人在伦敦”的故事:马则仁、马威父子到伦敦继承一个小古玩店,寄居在一英国寡妇及其女儿家中,日子久了爷俩儿同母女俩竟产生了好感,但终因跨不过种族和文化偏见的鸿沟,小马于伤情绝望中悄然而去,老马孤身死于异国他乡。一代文学巨匠老舍借着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以其辛辣的笔调揭示了暮气沉沉、不思进取的民族惰性和不能自强的悲哀,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偏见,也强烈地表达了他的爱国主张。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中英两国的优秀演员们共同携手将老舍的这部作品搬上了屏幕。在剧中,陈道明饰演马则仁。
陈道明接戏、上戏,向来十分挑剔,但他一碰上《二马》中马则仁这个角色却激动不已,非要上不可。不光是他自己有相当高的自信心,就连影视圈里的行家们,排来排去,数遍了中国现今的大牌演员,还是觉得陈道明最合适。
陈道明拿到剧本后,反复揣摸,寻找表现人物的切入点。拍戏中陈道明始终沉浸在苍凉悲剧氛围里,在把握角色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情感方面,他坚持幽默风趣的基调。把握住了马则仁的悲剧性,就把握住了这人物的发展脉络。陈道明走进了角色,追随着全剧三大起伏的发展波澜,准确而生动地塑造着马则仁。在全剧前半部京城戏里,陈道明把马则仁爱面子,不长进,养尊处优,沾花惹草的德行演得活龙活现。如果说陈道明在《圈城》里演的是上海味的旧知识分子,这次在《二马》里演的就是京味十足的遗老遗少。变换角色,这是最能考验演员功力的,也是陈道明最乐于接受的挑战。一个玉镯小道具,竟能牵扯出不少戏来,当演到马则仁又一次上当,被骗婚,家财扫荡一空时,陈道明拾回那玉镯,兴奋地对人说:侠盗,真是遇上侠盗了!马则仁不可救药的劣根性让陈道明演绝了。谈起对马则仁这个人物的演绎,陈道明说:“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个戏最难把握的地方就是人物外在的表现。因为马则仁是个很幽默很风趣的人物,表演中不能把他演成一个贫了叭叽的人,那个劲一出来以后就要让感觉让将很有意思,又不是很贫。我们的悲剧往往落在一个‘贫’上,不太好。作为一名演员,我通过老舍的这部作品,学会了如何表现和处理人物,处理‘黑色’、‘灰色’幽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