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愤怒的粮食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悲叹持续了几千年,至今仍不绝于耳,想起来真让人心寒。比如黑龙江绥化,10万吨粮食被市粮食局悄悄调出去卖了,在财务上既没做出库处理,也没有在账面反映,9000多万的回笼款被用来建了豪华宾馆,买了汽车。再比如老河口,市粮食局以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却以保护价上报,把本是农民卖粮收入的差价100多万元据为己有;此外国家财政按粮食部门实收农民保护价粮食每斤补贴一毛,仅此一项又套取财政补贴100多万元。
与粮食流通领域汪洋大海一样的问题相比,这里的事情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全国独立核算粮食企业亏损面1996年是55%,1997年是74%;而亏损额也连年猛增,1996年比1995年增长78%,1997年又比1996年增长60%,巨额的亏损和财务挂账,不仅使企业难以为继,国家的银行和财政也难以承受。
巨大的资产趴在那里糟了、烂了;庞大的冗员队伍在那里呆着、闲着:国有粮食系统有330多万人,仅“八五”以来就增加110多万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个小小的粮库,主任、副主任十几个……警卫、保卫、门卫一百几十号人,而真正干活的却都是临时工;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吃里扒外,中饱私囊……毋庸讳言,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银行、财政大锅饭,地方吃中央大锅饭的体制,养懒了一批人,养肥了一批人,也养坏了一批人。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刻不容缓”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