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闪光的年华
——西航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刘祥军小记
“该下班了”
“等会儿”
“这个孔为什么加工出来老是偏大”
他嘴里不停地自语,手把那工艺规范翻了一遍又一遍。
双眉锁在一起。
“如果这样加工……对!有理论根据……”
这个苦思冥想的年轻人就是西航公司44车间钳工刘祥军。为攻克某军机件号加工难题,他已有几个夜晚在车间度过。这名普通的青年人就是有这么股钻劲、狠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祥军的不懈努力下,他最终攻克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这项制造加工技术的难关。经过刘祥军革新该零件加工方法,改进工装,使钻孔工序一次成功。既降低了工装消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刘祥军钻研加工技术就是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7年前17岁的刘祥军招工来到西航公司,就在44车间干钳工。做学徒时他虚心学习技术,摸索加工方法,不厌其烦的请教师傅,很快掌握了钳工技能,成为生产骨干。
刘祥军在1995年到1997年3年中累计完成工时高达25400小时,年年位居车间榜首,完成了常人10年的工作量。
为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刘祥军一心扑在公司的生产上。作为一名当代青工,刘祥军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并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工人。他发现,由于车间人手紧张,零件常常在进行拉槽加工时成为卡脖子工序。为了解决车间燃眉之急,刘祥军又钻研起拉床加工技术,顺利完成了该件号的拉槽加工,为公司军机的按时交付争得了时间。
由于刘祥军工作出色被评为公司1994年青年岗位能手;1995年、1996年被评为工厂级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公司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去年24岁的刘祥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俞张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