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9日
维权之页
03

芳名随着产品飞

——记下岗女工姜玉健

作为一个下岗女工,她在经历了失业绝望——徘徊观望——择业无望——创业兴旺的艰难历程,饱尝了人生酸甜苦辣之后,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她,就是现担任宝鸡市凯华针织制衣厂厂长的姜玉健。

45岁的姜玉健原是宝鸡市针织厂职工,曾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人、市纺织局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可谁能料到在她35岁那一年,因厂棉毛车间停产,她和其她姐妹一样,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她指望厂里有一天会重新恢复生产,招她上岗,但是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也没有企盼的好消息飞来,一家3口靠丈夫的低收入维持,生活眼看维持不下去了,姜玉健才不得不冷静地面对现实。她想,自己对针织这门技术很熟悉,丈夫又是干销售的,如果办一个针织厂,不就可以做到生产、销售一条龙了吗。她和丈夫商量后,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姜玉健办厂几乎是白手起家,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更没银行贷款,她只好先办一个展销门市部,从各家针织厂进成衣销售。到了1995年,资金上她得到亲友的赞助,厂房问题得到西关街道办事处的帮助,她购买了14台设备,招收了15名工人。这时丈夫也从市第一针织厂下岗,他们夫妻俩携手艰苦创业。同年8月,宝鸡市凯华针织制衣厂建成投产。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姜玉健如饥似渴地学营销,很快成了一名企业的合格管理者。

要有高品位的成品,坯布质量是关键。她在资金困难的条件下,下狠心购买了当时在全省来说是最先进的棉毛输纱设备,疵布明显减少,坯布质量好。

凯华厂优质的产品赢得八方客户的青睐。所生产的“甲甲牌”针织产品远销青海、宁夏、四川和省内各地,随即,姜玉健的名字也和她的产品一样,在西府宝鸡出了名。 本报记者 范国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