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04日
憩心亭
04

小酒馆(散文)

文/詹永祥

巷子深处的小酒馆很小,却有个极雅致的名字:微醺阁。用草书题在三尺见方的匾上,由于曾描过金粉,虽年头久远,黑底金字仍十分的抢眼,据说这是本地一老学究某次大醉后遗墨。人们路过门口,往往会驻足欣赏一番,良久,竟有了几分酒意,不由击节赞道:果然醉透纸背。脚步自然也就向小酒馆内拐去了,这时满脸和气的老板就微笑着迎上前,一把扯下肩上搭着的毛巾往桌面和条凳上掸掸——自然是没有灰的,但却掸出一股老式小酒馆的殷勤劲来。

旋即摆上碗筷。那酒杯玲珑而精致,筷子也是土漆的镶有铜头的那种,于是愈发透出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而一旁案头纱罩扣着的,同样是章回小说中时常提到的传统熟食:酱得金黄且带几分酡红的熟牛肉,用快刀片得能透过灯影;剥了皮的松花蛋则切成牙状,四周配着火烧过的灯笼椒,还有粒大而饱满的水煮花生、均匀撒着胡椒面和精盐的油氽胡豆瓣……都是下酒的家常味,却无一不显着讲究。当然,既是小酒馆,酒更是不可或缺:柜台那边便是一溜透明的广口瓶,里面分别浸泡着枸杞、红枣、圆肉、参须,大约泡的时间不短了,酒液已有几分赤黄色泽,但此酒看起来不错,却远非最佳,最佳的好酒通常藏匿于厨后一钵大瓮中,乃本地名贵的“女儿红”,瓮口严严地塞着一团布,熟客一般就会绕过柜台上的枸杞酒和红参酒,然后拐到后面叫老板勾二两佳酿。老板提起布塞,果然满店酒香氤氲,量浅的,竟不饮自醉,未曾举杯就已飘飘欲仙,仿佛过量一般。

啤酒这类时髦饮品也是有的,喝的人却极少,只有闷热的下午,才有仨俩年轻人吆喝着要上几瓶,这时老板便会把手伸到货架下,慢慢将啤酒掏出来,然后用桌布擦去上面的尘土。见并非是冰镇过的瓶外挂着凉浸浸露珠的那种,来客多少就有些扫兴,纷纷嚷嚷着要重新换过,老板却不声响,只默默端来一碟冰块,让年轻人叮当兑入酒液中——觉得有些煞风景的其它酒客见此,难免有些不屑,不由干咳几声,并重重撂下酒盅。看不惯的不屑者大抵年纪较长,到此小坐多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和老友闲聊或小憩片刻,他们酒要得很少,菜更点得不多,筷子在几个凉菜间绕来绕去,最终拈来下酒的,却还是反复重提的旧事和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

偶尔也有附近的女人来小酒馆小聚浅饮,这时老板娘就会解下围裙,上前小陪片刻。女人们喝的自非广口瓶或酒瓮中的佳酿,而是小店自酿的醪糟酒。醪糟酒香中带甜,饮起来十分可口,却有不小的后劲,因此从小酒馆出来时,女人们的步子就有些张扬且零乱;继后出门的男人们虽好些,却也有些趔趄,但尚不忘回头张望头顶匾牌,微醺中看那字体,早已多了几分歪斜,逐字细细咀嚼,越发觉得口齿留香,一如刚刚饮过的60度的“女儿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