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求职者为何不愿进职介所
西安市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不下数百家,但大多数门庭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南门、文艺路等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却呈现一派供需两旺的景象。尽管这些非法劳务市场多次被取缔过,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再次形成。什么原因使正规经营的职介所门可罗雀,而非法劳务市场屡禁不止且十分红火呢?记者就此现象走访了劳动部门和一些求职者。
职介所收费过高,部分职介所有暴利行为,求职者掏不起或不愿掏昂贵的中介费。职业中介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尤其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形成就业岗位卖方市场的今天,价值规律反映,职介费也会水涨船高,加之监管部门缺乏有力的制裁,等于纵容了职介费的飞涨。南门劳务市场上一位从商州来的打工者告诉记者,初来西安时在火车站附近一家职介所登记一下交50元,介绍他到一家工地做小工,再交200元,而他一月的工资只有300元。
少数私营职介所坑蒙求职者,败坏了职介行业的声誉,使求职者对此失去信赖。黄河棉织厂一位下岗女工说,她在一家打着再就业旗号的民办职介所求职,当场交了120元信息费后被介绍到一家火锅城当服务员。第三天,老板以不会微笑为由将其辞退,要求退回信息费时,该职介所的人脸色一变,竟用武力相威胁。时隔几日,该职介所和这家火锅城继续合作他们精心安排的双簧戏,不知还要有多少下岗职工落入陷阱。这些非法行为影响到整个职介行业的信誉,致使一些正规经营的职介所也不得不受牵连,雁塔区劳动局曾为下岗职工开办了一个职业介绍所,收费相当低廉,而且保证介绍三次,但求职者也是寥寥无几,连两名工作人员的基工资都保不住,只好关门大吉。
对职介市场进行综合治理,既是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劳动市场向有序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劳动部门应联合公安、工会、工商等部门进行全面的整治,共同遏制不良的职介活动。各级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建成一批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合理的职介服务机构抢占市场,使暴利行为没有滋生的土壤。
本报记者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