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23日
维权之页
03

如何实现真正公开透明的“双向选择”

一对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思考

市场机制给毕业生就业体制注入了活力,“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体制取代了过去那种“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

既然毕业生要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检验,那么现实中的“双向选择”究竟如何呢?

毕业生手中的自荐材料可信度有多大?

笔者去过几次人才市场,目睹了毕业生手中的自荐材料,尽管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的,那就是成绩都很好,偶尔也有个别成绩差的,但也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据了解,有的学校为了使本校的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让毕业生在推荐材料中,填写成绩就高不就低,受处分的避而不填。这样“婆家”仅仅通过自荐材料就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

社会关系与学习成绩哪个重要?

在毕业生就业竞争中,有时能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取决于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而在于是否有“关系”和门路。据教育部有关部门曾对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共42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的大型调查显示:25.6%的人是“通过亲友的介绍”确定工作单位的,41.1%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有用的信息是从“亲戚或朋友(熟人)”处获得,28.5%的人认为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社会关系”。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中存在的问题,51.5%的人认为“人才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严重”。

用人单位满意吗?

由于受各种“关系”的干扰,优秀人才难以进来,而引进的人才又不符合实际需用,这使得一些单位的人才层次结构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单位的长远发展。

毕业生就业:路在何方?

在教育部有关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下列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的问题,56%的人选择了“个人实际能力”,40.2%的人选择了“社会关系”,28.7%人选择“专业对口”。这说明个人能力素质在毕业生就业中已占有非常重的地位,应该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推行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应制定一些规范毕业生就业行为的政策,实现毕业生公开竞争,建立优才优用的毕业生就业新机制。

运用现代技术,尽快实行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网。网上求职既方便快捷又准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求职者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双向选择有了针对性。这自然也应当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季石淑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