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姚秀芳从碑林区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下岗时,只有27岁,这对她来说是个挫折,但也是重新开闯事业的好时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天津某区下岗职工在家里办起幼儿园式的“小饭桌”的消息,便怦然心动,她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于是,她赶紧买碗买筷买面盆,然后就开始策划招生了。
1996年9月1日,姚秀芳的家庭“小饭桌”正式开业了。她来到学校门口,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小饭桌”,并邀请家长到家里考察环境。终于,有一名家长把孩子送来了,当时她激动得直想哭,这是迈出了艰难创业的第一步。
孩子们一个个被家长送来,姚秀芳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孩子们班次不同,上下课时间也不一样,为接送孩子她每天要往返学校两三趟。起初,总担心孩子们不够吃,饭做得很多,结果,害得全家人天天吃剩饭。提起这事,姚秀芳的爱人和孩子直头疼。
现在,姚秀芳带的8个孩子中有4个来自单亲家庭,她们缺少的是母爱或父爱。姚秀芳就注意同她们在感情上沟通,像朋友似的交谈,为启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她和孩子们一起搞了评比栏、绘画窗、图书角等。当孩子们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来讲故事,表演各种节目。在这种半家庭半学校模式的环境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又感受到了校园的欢乐。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我价值。”姚秀芳感慨地说。每到周末孩子各回各家,往日喧闹的家庭平静下来,本该好好休息一下,却不知怎的她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盼周一到来。孩子们一见到她,高兴地连蹦带跳抱住她,亲得不得了。姚秀芳用真诚的爱心,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信任。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