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第一路上“犟”队长
在我国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秦沈铁路施工线上,提起谷亦波,没有人不知道的,因为他“犟”得出了名。
谷亦波是中铁一局三公司秦沈项目部机筑二队队长,有股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犟”劲。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谷亦波,本是玩机械出身,后半路出家搞起了工程,干的又是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中国第一路”。他行吗?有人质疑。“玩得转机械,咋就玩不转工程”。他买来厚厚一摞铁路施工书籍,白天在现场指挥,晚上有空就啃书本,常常熬通霄,几个月下来,他不但将一大摞技术书“吃”进了肚,而且还玩起了电脑,有时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连工程师们都自叹不如。
机筑二队担负9公里的路基施工,有6公里是在沼泽地和稻田里。沼泽地里跑高速火车,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首先得过土质改良关,要经过清淤后,再换填上由粉粘土、粉煤土、白灰、沙子、水泥等各种成份按比例拌合的改良土。这种改良,石灰多了路基会板结碎裂,水泥多了成本太高……只有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找到最佳级配。他们每项按不同比例将40立方的各种成份经过拌合、摊铺、碾压、检测,不合要求,挖掉重来,要反复填几遍甚至十几遍。眼看着兄弟单位的普通路基填筑超过他们20多万方,可他们却像掉进沼泽的牦牛,有劲使不上。谷亦波急了眼,天天泡在工地上,常常是凌晨一两点钟回驻地,天不亮又出现在测试现场。时间一长,小车司机累得够呛,谷亦波过意不去,命他在家休息,自己开车上工地。
46岁的谷亦波,外表看起来黑黑壮壮,可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再加上这么玩命,腿天天肿得像发面。他的妻子贾香改在经理部工作,也是位共产党员,即担心他的身体,又不愿拖他的后腿,便每天下班后赶5里多路,再陪谷亦波上工地,看着他那不停地颤抖的双腿,妻子心痛得直想哭。
就这样,谷亦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记了满满一本子实验数据,带领职工经过23项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级配,填补了铁路施工的一项空白。
谷亦波和妻子十多年来一直奔波在国家重点铁路建设线上,把儿子放在渭南的老人家里。儿子今年高考,按规定得转回户口所在地秦皇岛,这些都是由亲戚给办的。如今儿子都回来几个月了,离家半天路程的谷亦波,硬是抽不出空回去看一下儿子。他为中国第一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欠儿子的太多。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秦沈专线通车后,能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坐上这趟列车,亲自感受一下自己修的路基平不平。 ■刘桂萍 杨令青 王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