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28日
维权之页
03

超负荷工作的切草工

偌大的厂区内堆满了麦草垛,十几个光着膀子手持铁杈的精壮男劳力,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手忙脚乱地把麦草挑上传输带……

这是一个初冬的下午记者在位于咸阳市东郊的某纸业公司草场看到的情形。这时已相当冷了,记者感到身上穿的衣服已不能抵御从渭河岸边刮来的冷风,可是有的工人还是赤膊上阵,汗水浸透背心贴在身上。

趁几名工人喘气的机会,记者上前与他聊了起来。在草场上班的都是农民工,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切草机开起来一般不停,在机子前干切草活儿的是两班倒,每天要上够12个小时,遇到活儿紧,人手少时还要24小时连轴转。“活儿倒不是太累,就是人乏得受不了。”尤是天快亮的时候,最容易犯迷糊。春节前就一个工人打盹,被切草机“咬”掉双腿。

据工人们讲,这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没有成立工会,工会是干啥的他们也不知道。在这里能干满一年的人很少,大多数人干上几个月就撑不住了。休礼拜天发加班费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奢望。一月下来不缺一天工,也只能挣到五百来元,如请假或生病缺勤,公司就要按规定扣钱。

记者问他们,既然工作时间这长,为啥不到劳动部门反映?工人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令记者哭笑不得。

“劳动局的门朝哪个方向开,我都不知道。”

“大家都是一个样,谁愿意出头惹事,得罪老板砸了饭碗不说,这个月的工资怕是没指望了。”

“又不是一个人的事,打官司要掏钱不说,最后打赢打输还不一定。”

望着一个个朴实的面孔,记者真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来要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仅有法规是不够的,还要靠他们自己的觉醒。

■本报记者 焦晓宁

放大 缩小 默认